
家庭育儿百科,放养式的家庭育儿
2017-08-09 00:55:5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八十年代很多孩子的养育方式是:放养,包括我,在楼下和小朋友们磨墙皮,玩儿沙子,下雨后呼朋唤友去沙土堆看小蚂蚁、小蜗牛,回老家,捅鸟窝,烤红薯,烤粉条,跟邻居家的看家犬斗智斗勇……这样的童年往事回忆起来如数家珍般滋滋有味。那时的我们一转眼已经年近三十,为人父母。
小时候常常听爷爷奶奶老辈人说我们这一代太幸福了,没有战争又不会饿肚子,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来我和奶奶躺在床头听她给我讲的战争年代的故事。换到三十的我们,也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才是幸福的一代。物质的丰盈,色彩的斑斓,这都是我们小时候不曾经历的。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养育孩子时很多还是照书养。爸妈们照顾孩子更多的是精细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小心,前面是台阶,别摔着!
-水太凉了,喝点热的!
-胡萝卜太硬了,你咬不动!
-哎呀,别踩水了,鞋都弄脏了,裤子湿了,容易着凉感冒!
-别往上爬了,太高了,摔!
……
爸妈的全方位立体式护体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细节。常常听到这些话的孩子慢慢会形成潜意识,眼前有小沟小砍不敢走,要妈妈抱。蔬菜水果不是平时吃的方式,拒绝吃。看到水,会说怕怕……
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家庭育儿中爸妈的正确打开方式——高冷范儿!
提前预判危险,做好保护措施,然后,默默地看着,欣赏孩子的行为,不过多评论…孩子完成后,复述行为的经过,鼓励孩子!
夏季刚刚开头的几天,家里安上了蚊帐,之前的几晚我担心孩子掉下床,在床边铺上了软垫,果不其然如我所预料,晚上翻滚的太剧烈,孩子掉在了软垫上。睡得迷迷瞪瞪的我抱起来检查下没有创伤,安抚后继续睡去了。从那之后孩子每次睡觉翻滚前都会把胳膊摆成一个大字,一边爬一边摸索,再也没有掉下床过。当然睡前她也会提醒我摆好软垫。
在做好安全措施后,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他们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快地学会保护自己的技巧。
有一次听《挖掘孩子肢体发展潜能》课程时讲到,一位准爸爸在孩子出生前了解了很多关于孩子肢体和脑神经发展的规律知识。当他的孩子会爬了,在他认为的安全环境内,他从没有干涉过孩子的爬行动作。在他家有一级台阶,旁边放着观赏植物,有一次孩子以为前面有路,一伸手,没有拄在地上摔了下去,他抱起孩子,检查了下没有创伤。从那次之后,孩子每次爬那级台阶时,都会先伸手去探探前面的路再继续爬。
我是高冷的妈妈,常常让孩子自己去做她能做的事情。
孩子十个月大的时候,带她去游乐场玩儿,有一个斜坡,她自己往上爬,在爬到顶端的时候,需要我帮助一下才能爬到平台,上上下下玩儿了好几次。直到现在,孩子在早教中心攀爬,挂单杠,跑跳都是不错的。
放在桌子上的水瓶鼓励她自己拿,有几次刚从超市采购回来的东西堆在桌子上,她能踮着脚尖摸索到她的好吃的(笑)。晚上自己穿睡衣,穿之前还要邀请我观摩整个过程,一边穿一边说,“一条腿、两条腿,妈妈看看!”然后笑着躺倒。洗澡是玩儿水的好时机,那么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昨晚她拿着小盆接满水后,找我要脏衣服,爽快的给她!于我而言是洗衣服,家务活,于她而言是玩耍,是游戏。换个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和心情去欣赏她做的事情吧。
放养对于现在的家庭育儿观来说很难做到。完全放养也是不值得推崇的方式。经常听到父母说“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怎样做呢?做高冷的爸妈吧,默默的欣赏他们,是对孩子自身发育良好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