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布鲁姆知识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2017-08-09 00:02:41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对优秀教师的定义是:这个教师本质上可以让学生相信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具备价值,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价值必须的相当务实的,而不是什么形而上学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与百度、维基百科等网站几乎无处不在的连接,很多深思熟虑的教育改革者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的价值提出了质疑。
当搜索引擎可以在3秒内给出每个省市的省会城市所在地的准确信息时,学生们是否真的有必要再去背诵每个省会城市的名称和位置?当在电子书界面输入一个未知单词后电子书可直接显示该词汇的定义时,我们是否仍需要花时间(且大多数时候效率颇为低下)去教学生词汇表?
我们的教学活动肯定要超越当前的课文朗读、收听演讲以及死记硬背以通过考试等现行模式。
如果我们改为传授学生更好的检索方法、评估检索到的信息的质量的有效评价方法,以及花时间去要求学生讲此类信息用于解决真正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时间是否花费得更有价值?
让学生的学习具备真正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一个考完就忘的选择题正确答案信息是否会更好?
难道所有的测试不应该都变成开卷考试吗?或让其成为在线考试?
本杰明·布鲁姆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分类的人。
▲布鲁姆知识体系图
中国学布鲁姆学了整整30年,所有以前的教案全部是按照他的方法来做,回想一下所有的老师进教室第一个先是复习旧知识,引用新知识,然后等我们课程上完了布置作业,这就是布鲁姆讲的“应用”。课程结束“应用”达成,接下来就该考虑往上怎么走的问题。
如果考试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以做项目为主,那么课外就变成了做项目。
未来的学校,实际上就是尽量利用信息的技术把我们低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去自学,然后更多的是活动。
所以未来学校和传统的学校课堂不同,很明显,传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下层,未来都在上层。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项目式教学里面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关系——人际关系,它将在我们组建项目团队时得到培养。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领域可以展现很多创新的方法,有些学生天生就很受欢迎,并且看起来可以跟学校里的所有人都打成一片。
只要给予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学习小组和项目团队的伟大管理者(例如,我们让学生设定课堂规则,团队规范,规划制作步骤等)。
展示超强人际创造力的人群共有的一个元素往往是幽默感。有时班级上的小丑式学生很招人烦,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往往是班级的闪亮人物,而且也是优秀的领导者,并且,当他们具备了通过幽默感的创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之后,他们甚至能拥有辉煌的前景。
当我们说到创造力的时候,很多学生家长简单粗暴地将创造力当成高格调的文化素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当被问及我们是否“富有创意”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害怕或局促。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认为创意的概念仅仅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成就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信,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学生被认定为真正具备创造力的人,可能性十分之低。
原因就在于,我们也许无法区分超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和日常创造力的差别。
所谓超级创造力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想到富有创造性的人物时所想到的创造力,例如毕加索等打破艺术传统规范的人物,爱因斯坦等创新型的科学家,或乔布斯等发明或改进了科技的人物,正是这些伟大人物的创新,对整个“领域”产生了影响。
在《创造性: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中,心理学教授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写道,儿童不可被认定为具有超级创造力类型,因为他们不具备专业的认定能力,也不具备在某一领域验证此类创意型人群改变世界能力的能力。这就是为何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设定一个中等级别的创造力标准。
虽然学生无法呈现超级创造力,也很难对整个特定领域产生影响,他们仍然可以展示出原创性、发散性思维和艺术性创造,这就是所谓的中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可以产出诠释技巧、技术形式的掌握、鲜明的风格以及技术、实践、商业或学术目标方面的成功等值得赞赏的成果。
日常创造力往往是每个人都可以呈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日常创新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菜谱中缺一味调剂品时,我们总是能够找到替代物。当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因为网络崩溃而无法执行时,我们也能保证课堂正常运转。当我们必须在情人节贺卡给心爱的对方写一些浪漫的话,但又没有体会到特别深刻的感情时,我们也总是能够写出能糊弄过去的东西。
我们总是可以突发灵感凑合过去。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监控和调整。
我们每天都在反复练习所谓“缝缝补补的聪明才智”。
尽管我十分欣赏斯皮尔伯格、贝多芬等世界闻名的艺术型创新者,但我更推崇在每天日常和工作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那些十分优秀的日常创新型人物,那些解决问题的人、发起新创意的人。
为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个人性格,还是一种人格的特质——这是个人责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种特质随着不断的反复练习将得到强化,这正是现代教育要做到的:培养直面未知世界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