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喜欢上学习
2017-08-08 23:55:29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家有两个“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男孩儿,对我来说,时刻充满了各种挑战。
在见过哥哥的大多数人眼里,这个孩子坐不住、好动、调皮、破坏力强、固执、生活上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不肯自己吃饭、不爱刷牙、不收拾玩具,脾气大、专注力不够…
他经常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看来是不当行为的事情,比如说:他会用水管来冲洗爸爸的车,把小石头扔进爸爸车子的轮胎里,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却兴奋的告诉我说妈妈这里发生泥石流了……他生气的时候会大喊大叫,在地板上打滚耍赖要求买玩具……而很多时候当被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时,哥哥总是说是因为太无聊,需要大人陪。即便我们以为已经花时间陪伴了,他却仍然在寻求过度关注。
通常,在哥哥的不当行为发生时,在我自己的情绪尚且稳定时,大脑盖子还没有被他掀翻之前,接纳情绪、情感连接、启发式提问、和善与坚定,尝试鼓励、使用“我……”句式表达,积极暂停…这些正面管教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你注意到我的前提是“大脑盖子还没有被他掀翻之前”,可见要本能的自觉的使用正面管教的“新语言”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脱口而出的总是惯性语言,比如命令、比如责备。而一旦连自己的情绪都失控了,吼叫甚至打骂也就并不奇怪了。
而当我尝试用正面管教工具来控制他时,目的是为了让他听话,比如说,我用封闭式问题来让他做选择,往往前几次会奏效,再试几次之后他就会抗拒选择你给他的选项,而是自己给出第三种选择。
孩子是多么聪明啊,他的感知力就如同阿凡达的触角一样灵敏!当孩子体会不到你的尊重,他认为你在统治他,不仅不会配合你还会产生权力之争。可见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
所以,要说正面管教工具很浅吧,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理论和工具,但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使用这些工具却比工具和方法来得更加重要!
可现实往往是,很多人上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践行了一段时间后又很快的打回原型,重新回到打骂、吼叫、惩罚、奖励的管教之路上。因为他们用了工具以后发现并没有立竿见影的达到改变孩子的效果,却没有意识到运用工具背后的心态是否改变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曾陷入对正面管教的怀疑中。即使是知道那么多科学育儿的理论,然而在面对上蹿下跳、不听话的两个调皮鬼时,还是会抑制不住体内洪荒之力,又会本能的用吼叫来对付孩子,这样粗暴简单,可以快速的让孩子马上听话变乖,什么长期养育目标,什么正面管教负面管教,我已经顾不了了,只要当下这刻,给我安静、还我太平就可以!可是往往在吼叫过后,孩子一次次又反复带来挑战,这种挫败感又时常让我对自己产生了许多怀疑和自我否定。
人的改变何其困难!“我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这样怎么给孩子做情绪管理的好榜样!我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我没有没把孩子带好,还学这学那的,还不如愚昧无知算了,省的内心被拉扯痛苦……”
“你应该做到,你却做不到”,陷入沮丧、内疚和羞愧情绪中,这实在令人痛苦!
2016年11月,我参加了正面管教体系的成人自我成长课堂—鼓励咨询小组。创始人琳·洛特把看起来很复杂深奥的心理学问题化简为繁,设计出许多简单可操性强的练习和方法,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童年时形成的一些信念(那些使我们偏离自己与生俱来的自尊并造成阻碍我们享受人生快乐的问题的信念)。可以说我们拥有一个成人的身躯,在成人的世界里从事,运用的却是自己童年时期的推理。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如何以及为什么形成了这些信念,我们就能够重塑新的信念和方法,来更好的帮助自己再次找到固有的自尊感。
通过互动式体验课堂,许多的觉察活动和练习,唤醒了我内心深处自己不曾注意过的角落和封存的记忆。其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觉察活动,在那个当下,我突然觉察到为什么我会那么努力的想去学习如何当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妈妈,原来竟是来自童年时下的的无意识的决定。我意识到我对自己寄予了厚望,害怕失望,以致于在生活中经常容易陷入过度补偿的循环中,而过度补偿就是自己会感觉到痛苦和压力的重要原因。
通过顶牌的测试活动,我了解到自己在常态生活和面临压力状态时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反应方式是受到了老鹰和狮子顶牌特征的影响,知道了为什么别人对某件事会有这样的反应,这对于帮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了几分接纳和理解。我也意识到为什么自己那么害怕批评,原来在当我知道自己犯错,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在接收外部的批评之前,我就已经先来进行自我责备了。这样的心理过程无疑是痛苦的。
成人是这样,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一个人感觉到沮丧的时候,他也许会采用一些令事情更加糟糕的行为方式来处理问题,用破罐破摔来说也许就很好理解。比如,在看到孩子不及格的试卷,父母、老师以羞辱、否定的态度让给孩子贴上笨、没用的负面标签,那么对于孩子如何去提高成绩非但毫无益处,还有可能使孩子形成自己就是很笨、没有用的私人逻辑,而他会带着这个私人逻辑去面对他的生活。这样的自我认知是否能够帮助孩子成为父母所期待的那个拥有诸多优秀品质的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鼓励咨询小组通过许多的觉察练习和方法来帮助学员觉察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再通过小步前进来做你所希望达到的改变。
人在犯下错误时责怪自己,把大量生命花在沮丧之中,通过内疚和羞愧来学习,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这个代价都太大了。通过觉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不完美的,而每个人都可以接纳这份不完美,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面对孩子,这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我们就无法倾听自己,也就很难倾听他人。如果我们仍然认为,犯下错误是因为我们有问题,那么,如果别人做事时出错,孩子做事时出错,我们会怎么想呢?当我们可以倾听自己,真正用让生命丰富的方式与真实的自我保持连接,我们就能听到或感到我们的做法让我们的哪些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每个人的私人逻辑和顶牌在五岁时就已经形成,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帮助父母在日常的生活帮助孩子去改写那些错误的信念。比如,当孩子被周遭的人大力的冠以聪明、可爱、好棒,你让我很自豪之类的表扬时,你可以用正面管教的“鼓励”工具卡来告诉孩子,这是你努力得来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告诉孩子的是成功不仅仅需要聪明,更需要努力,不管结果如果,仍然能够看见孩子的努力,这便是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和肯定,而这样被全然看见的孩子,又会带着什么样的私人逻辑去面对他的人生旅程呢?等到孩子25岁时来敲开你的门,站在你面前的会不会就是你长久以来所期待的那个具备诸多优秀品质的孩子呢?!我相信答案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细水长流,我们仍然会遭遇挫败感、无能感、失望、无助、忧心…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去觉察、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我越发的相信和坚定,践行正面管教不管是对于我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来说,都是一件极重要的事情!如果说正面管教的对象是孩子,让我学习如何去养育孩子,那么鼓励咨询对我而言,更像是我的一次重新的成长之路,让我去重新与内心住着的那位不被理解的小女孩对话,让我去谅解父母亲,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不可能代替我去成为我所期待的完美小孩,让我的内心更有力量的去做一个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和善而坚定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