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殊教育老师的“特殊教育培训”
2017-08-09 00:19:27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可以说,通过这次特殊教育培训,一颗名为“特殊教育”的种子由此埋在了我的心田,相信不久的将来便会迎来它的发芽、成长……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高兴自己能够任教在龙华这样欣欣向荣的新区里,也很荣幸归属于这样有决心与魄力去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远赴杭州去参加如此具开拓意义的培训的教育局。与此同时,我也十分感激我任教的学校——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能将这般宝贵的机会提供给我。
为期一周的特殊教育培训,单看课程表,就能感受到安排上的用心良苦: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艺术兼并,有松有驰,动静相宜——让人从一开始心中便不禁满满期待。
开班第一天,在简单的开班典礼及集体拍照留影之后,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章金魁主任便把我们这些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的科任老师带入了融合教育的世界。章主任的讲解系统而细致,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融合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清楚了其与随班就读的异同之处。私以为融合教育之精髓便是让每一个人明白:普通教育是所有适龄学生(无论是残疾学生、病弱学生、贫困学生等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的一种教育权利而非特殊待遇。当章主任讲到“没有人愿意生来残疾,然而据科学统计,在我们人类发展进程中,总会有大概6.3%的人会为我们承担人类进化所应付出的代价而残疾,如果不是别人填补了这个数,那么就会是你,所以我们这些避开了残疾的幸运儿更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努力为这不幸成为6.3%中的人们竭力提供到位的服务”,内心深处更是生出一种惭愧和不安:因为当代的中国社会或者教育,更多的我们,总是用同情眼光看待这6.3%的人群,暗怀着一种道德优越感去对待他们。不得不说,在此之前,我也基本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没有了解和思考,潜意识里似乎也在认为并认同特殊的孩子就应在特殊的学校接受特殊的教育,如今看来真是极大的无知与自私。
培训的第二天,是非常有意思的排舞实操活动。骆中慧老师在正式上课前便说明,要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教会两支舞蹈——《小玉米》《蹲蹲舞》。作为一个舞蹈爱好者,听来真是兴奋又激动。骆老师进一步说明,两支舞蹈主要针对弱智及自闭症儿童时,更让我暗下决心要好好认真学。《小玉米》活泼欢快,动作简单,学员们都跳得不亦乐乎也学得很快。相较而言《蹲蹲舞》会难学很多,因为动作多、节奏快,换位多、转变快,大家刚开始时几乎要跳成一团,后面才慢慢找到感觉越跳越顺畅。舞蹈真是一个活跃身心、让人愉悦的活动,相信投入进去,没有孩子不会喜欢。当然,更要注意排舞需要具备的技巧:数拍子,动作分解,快慢示范,合音乐分段练习,同伴互教……需要强调的是:最大的技巧便是无限耐心。
培训第三天是学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午唐老师非常专业地为我们讲述《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先是带领我们厘定“个别化教学”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具体讲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具体实施,指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私以为,“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是“因材施教”更为细致及科学的实施,我们对于普通学生尚且要因材施教,更何况是特殊学生。而对于特殊学生,只有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达到预期目标、得到成长。在对个别化教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之后,唐老师又带领我们共同探知“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策略”,在唐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孤独症的历史、孤独症患者的综合症状、孤独症概念的演变以及孤独症儿童的具体特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策略,需要同时具备软件及硬件设施,当然也需要来自学校、教师、社会及家庭等各方资源的支持,唐老师尤其强调特殊教育具体实施措施中的“正向行为支持“,即强调正向引领和示范,而不把关注点放在不应做某事或否定某种行为上。窃以为这一措施对于我们教育普通学生也是极为有效且更具积极性的,理应学习并推而广之。下午则由范丽青教授为我们讲述“融合教育中的艺术治疗”,这里的艺术主要指美术疗法。范教授从美术疗法的“前世”与“今生”着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美术疗法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着实让我感受到即便是涂鸦也是一种多么美好又健康的情绪宣泄及治疗方式。这都提示着我在以后的教育中,对于普通孩子尤其是有着特殊问题的孩子,大可放心大胆地让他们自主采用此种美术治疗的方式解决自我问题。
培训第四天,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张晓丹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资源教室的相关定义及建设,探讨了资源教室的设置及运作,详细讲解了资源教室中个案管理办法,让我们在理论上对资源教室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而中午去到“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医疗中心”,上午讲到的东西便立马看到了实物,感觉新奇而激动,上午的理论已很好地化为了眼前的实践,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深圳龙华区未来的践行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培训第五天,上午进行了最为让人期待的手语课,一上午的课上下来,学员都感意犹未尽。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手语同汉语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很多手势也是有据可循。傅敏老师从单字“人”再到有关“人”的词,再到句子,一一耐心地教会我们如何去打手语,我们也极为认真地跟着老师学。在老师的示范教学、解释及自己的亲自体验下,我深深感受到手语之美、之奇妙。它无声,却表达着七情六欲、世间万象;它无言,却承载着一部分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沟通。有机会真的要好好学一下手语。载着满满的收获,下午迎来了结业典礼,六组学员分别派代表讲述了自己的“三个收获、两个方法和一个行动”,而一周的学习也在学员们中的动情总结及感慨展望中再一次升华。
7月15号,我们如期离开。虽然渺小如我,也愿带着这份感动,怀揣一颗“特殊教育”的种子,为特殊教育能在龙华区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献一份心,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