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铃木式小提琴幼儿启蒙心得
2017-07-26 21:40:31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让孩子学琴是件因人而异的事儿,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我在小乖学琴后才开始了解铃木教学。它的创始人铃木先生的理念对思考这个问题很有启发。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个个都是一张白纸。到了五、六岁时,无一例外每个孩子都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母语。铃木认为这种现象本身包含着惊人的教育成果。
他的核心理念是“才能不是天生的。人其他方面的才能同学母语一样也能在后天培养和造就,而不一定要天生就优秀。”而且这个过程也和学说话一样越早开始越好。铃木认为,3-5岁就可以正式开始学习小提琴。其实就是孩子具备一手持稳小提琴一手拉弓的身体条件就可以开始了。
回答很简单,兴趣。我当时不知道铃木,更不知道他建议3-5开始学琴。单纯因为小乖同学挺小就让我注意到了她对音乐的兴趣。印象很深的一次,2岁半去一个音乐爱好者的朋友家玩,吃完饭一起看Chris Botti音乐演出录像。对2岁孩子来说应该很单调的节目,她居然坐着不动认真的听了2个小时。我们几个大人就伙呆了。那时我就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早点学琴。
我们的初衷就三个
1)爱上音乐,让音乐给她多开启一扇热爱生活、感受心灵的门;
2)掌握音乐能力给她更多自信;
3)通过学琴养成专心与坚持的习惯。我希望她“快乐地学”,不希望学琴和她快乐的童年打架。走专业路线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小孩子很容易受大一些孩子的影响。小乖也不例外,2岁时我们刚搬到一个新地方,拜访两位朋友家时认识了两个姐姐,都学的小提琴。大的一位13岁已经拉得相当专业,在当地一个乐团任小提琴首席,另一个7岁的姐姐也很棒,她的老师后来也成了小乖的老师。听了两个姐姐的表演后小乖对小提琴很有好感,所以很自然的被我们选为起步的乐器。两个姐姐都是4岁开始学铃木式小提琴,现在同时在学钢琴。小乖同学也很自然的认为以后她还要学钢琴。
准琴童爸妈:决定学琴前,多让孩子多接触学琴的大孩子,大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比我们说一百遍都管用。多带孩子看儿童音乐剧音乐表演,次数上去,兴趣自然跟着上去,让孩子觉得是学琴是自己的决定。
没作透彻研究,甚至不知道铃木是什么,直接用的朋友家同一位美国女老师Lillie。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我们非常幸运。Lillie老师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小提琴幼儿教育组织,而她正是这个组织的负责人。我们这里是大学城,大学音乐学院为社区专门设立青少儿小提琴铃木课程Suzuki String Program,由音乐学院的十几位小提琴老师担纲任教(负责一对一和小组课老师)。他们全部经过铃木认证,和小孩子打交道很有一套,少儿音乐教学经验很丰富。使用的多方位铃木教学。
孩子的上课形式是每周除了传统的30分钟一对一教学,还有周末2小时的集体课。集体课由两部分构成:同级别孩子的小组课和全部学生的表演大课。小组课上同级别的小朋友共同学习,表演大课有迷你recital独奏的机会,还可以观察到更高水平的孩子的表演。这学期小乖同学升班,新增了30分钟的music mind games学习识谱。除了一对一的老师是固定的,集体课由不同老师轮流负责。除了每周常规学习安排,期末有一次正式的独奏演出
我的建议是先把老师找好,再按老师的建议选琴。学琴的第一个月老师让我们意面纸盒做模拟琴,学习拿琴的姿势。第二月开始在指定琴行里租琴。租琴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是个很好的选择。孩子小,长得快,琴也换得快,自己买琴经济上不是最合算,最关键的是对家长懂琴的要求高。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租琴就省事太多了。我想等娃上了10可以开始考虑买琴。
对家长有什么要求
铃木法对家长的要求很高,铃木认为孩子学得好不好问题不在孩子,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方法和耐心。我们所在的这个Program,开学前给所有新琴童家长上4小时的课,确保家长对铃木理念了解透彻,对日后的长期战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和应战信心。每周一对一课Lillie都要求我们录像,回家后和孩子再看一遍,记住每节课的要点。这个办法对我们非音乐人士的家长非常好使,不用担心忘记,回家练习更有重点。
期末孩子彩排的同时老师会安排家长探讨会,让家长们畅所欲言,交流带孩子练琴的经验。很多家长是资深家长,一家好几个孩子都练琴,或是一个孩子的练了很久。我印象中最清楚的感言来自于一个家长,家里有四个孩子练过琴。前面两个大的孩子最终放弃了,后面两个孩子还在学。她的经验是家长要学会退一步,放轻松,逼得太紧就是她前两个孩子的结果。她学会放轻松后,后面两个孩子学得有兴致,家庭气氛也融洽多了。练琴时,家长摆好自己的位置,家长不是老师,要问孩子的意见,练琴需要家长怎样的帮助。
另一个学来的经验,要想办法减少练琴中不必要的阻力。举个例子,琴童家长们肯定最明白让小琴童每次练琴把琴从琴盒取出来有多痛苦,动作简单没有任何技术性,但是小孩子天生磨蹭没紧迫感,需要大人反复催促到吐血。小乖同学也是这样,终于有天我们觉悟了,买了琴架,省掉她开盒取琴动作,世界一下清净了。
一年的苦难欣慰和收获
我家小朋友4岁学到现在整整1年,从开始锯木头到现在会7、8首好听的小曲子,经历了入门练琴的高低潮。最开始安排在每天晚饭后练一次,效果不太好,晚上回来孩子玩了一天累了精力不集中,即便拉长时间也达不到效果。后来每天改成练两次,早饭后晚饭后各练一次,和刷牙一个频率一个时段。时间不长,每次10-15分钟。效果明显好多了,早上练琴精神集中,晚上时间充分,两次配合起来很完美。
为了让她形成习惯,天天都和她唐练琴和刷牙一样不能少。终于在练琴演变成类刷牙活动后,抗拒力明显降低。琴拉得好时小朋友会自我陶醉,会自发拉琴,拉得不认真的时候一样气得大人牙痒痒的。总的来说,看到娃认真拉琴、越拉越好听,超有范儿的样儿,很欣慰,陪课陪练力气算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