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公开课的看法——我的文字记忆
2017-07-15 21:35:34 来源: 子路教育网
我对公开课的看法
方斐卿
(旧文重发)
公开课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教研方式,公开课及专家对公开课的点评对教师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现在公开课很多,应该说很多公开课上得非常漂亮,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对市场化运作的公开课,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公开课公开什么?授课名师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听课老师从中要获得什么?
现在的一些公开课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往往举办大规模的“听课加专家点评欣赏会”,与校内的公开教学活动完全不同。
开课的教师,通常都是名师,有的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了上这么一节公开课,精心挑选内容,反复“磨课”,再作为“保留节目”,到各处“巡演”。课堂上,看得出,授课教师力图通过每个环节、各个细节表现各种新课程理念,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对教学的理解。开课地点,一般都在名校,或者剧场、会堂,上课的对象往往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名校学生。由于公开课特定的环境,上课的学生总会以饱满的情绪、最佳的表现配合授课教师,一旦引导得当,几个胆大、善于表现的学生总会赢得满堂彩。听课教师,动则几百,多则上千,他们的任务就是听课和看课,无法也不可能参与研讨。
评课的专家,往往利用公开课中的某些片段来阐述自己的主张或流行的教学理念,将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与新课程理念一一对应,既表扬了开课教师,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致一个个教学环节看上去都精彩纷呈,而整节课却不一定是我们所期待的。
这样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有很大部分已异化为欣赏课、表演课、时尚课,甚至是作秀课。面对这样的公开课,多数听课老师其实只能持观看演出似的欣赏态度,已经很难把它当作学习研讨的机会,因此,模仿、照搬则大可不必。所以,要理性对待公开课及一些专家对公开课的点评,切勿盲从。
如何看待公开课呢?我认为,公开课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常态化呈现。这个观点是基于这样思考的:公开课与看演出不同。看演出重在欣赏,希望演员有精彩的表演,即演得怎么样,只在乎演出时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公开课不同,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的观摩,它重在教学的学习,即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更在于听课后的反思。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
如果听课时抱着欣赏态度,那么,对上得成功的课,只会津津乐道,“这节课上得真好,这个老师真有水平!”;对上得一般的课,只会不屑一顾,“不过如此,还不如我呢!”
对授课教师而言,公开课应该呈现常态化,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授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为完美而完美。公开课拒绝作秀!
正因为公开课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它可能不完善,可能不完美,可能不漂亮,所以,它应该有可学性和实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