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应让孩子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
2017-07-06 20:28:18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从康德到常新港
继柏拉图之后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大哲学家康德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康德先生读一本书着了迷,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被迫放弃了他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犹豫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校对自己的表。
康德那天读的书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尔》,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活。
在卢梭和康德逝世两百多年后,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说“有多少伤痛,就有多少成长”,“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孩子不屈、刚强,和不能泯灭的对未来生活的渴望。”这个作家叫常新港,我今天要谈的是他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我想长成一棵葱》。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文轩书店里看到一种风格统一的书堆满了好几排书架,便好奇是哪位作家如此高产。我走近去,看到了常新港的名字,紧接着看到了著名作家曹文轩、迟子建对他的高度评价。曹文轩甚至把常新港誉为成长小说的“天王”,说他的书是具有高贵血统的“王书”,说他的作品不被认可天理难容。我惊异不已,因为曹文轩作为国内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对儿童文学的评判当然无可非议。况且我曾读过他的六部作品,深受触动,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
我们都知道名人的推荐未必可信,但我曾读过曹文轩倾情作序推荐的《布鲁克林有棵树》,那本书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温情精品。出于对曹文轩作家良心的信任,我翻开了常新港曾获得多次大奖的《我想长成一棵葱》。
本抱着平静的心情,但该书扉页上的几行字就使我激动不已。
这个故事让我猛地嗅到了常新港的批判意识,他以孩子的疑问揭露了大人自私的一面:爸爸也贪吃呀。贪吃没错,孟子云“食色,性也”,人之常情。但常新港把这个问题指出来了,在大人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让大人反思,这才是深刻的教育,它相互促进、彼此完善。于是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想到了巴尔扎克的强力批判和余华不动声色的幽默,我意识到常新港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仿佛捡了个宝,欣喜异常,买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开卷,精彩和思考就没有停过,在时而朗声大笑时而严肃冷峻中,常新港以精彩动人的情节几乎讲完了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重点问题,问题父母、问题老师、问题同学也在时间的流逝中走向了更好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