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
2017-08-04 21:52:56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都是可以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被归化的。正是因为孩子会向父母看齐,所以家长要做好模仿带头作用。让孩子知道怎样和自己相处,更要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和不同的环境相处,学会做人。
一、别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切忌一个劲的围着孩子成绩打转,这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迅速推广,家长们应该在孩子的心智和思维上做文章,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自己能够及时的规劝和引导作用。训练孩子的智慧,大小相间,难易结合,孩子小小的发现和心得,都要加以鼓励。并不是学习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二、多教孩子生活常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尊重孩子的选择,努力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让他有更为广阔的胸襟。在孩子因为不懂而发问时,试着让他多思考,多琢磨,多经历,再利用自身的学识,引导他向善。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三、让孩子独立起来
孩子要长大,最后要成为能独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时候,多给他去认识不同的人生,算不上是哲学上的考虑,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需要。人生的路千千万万条,让孩子自己选一条道路认真走下去,不论胜败,都能无怨无悔。但是太娇惯孩子往往意味着家长失败的家庭教育,虽说惯孩子是父母的特权,也不会有父母特别刻意的溺爱孩子,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免不得会使孩子行差踏错。
素质教育真正要从家庭教育抓起!要做好孩子的知识思想教育,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需要大人的去开解,而更深入的认识就要鼓励孩子多去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