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英语语感启蒙——磨耳朵
2017-07-31 22:45:09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语感启蒙的线路,是经过磨耳朵,嚼舌头,基本交流,自由交流四个阶段的。
儿童英语语感启蒙——磨耳朵,语感启蒙的第一步。
语感启蒙的线路,是经过磨耳朵,嚼舌头,基本交流,自由交流四个阶段的。开始进入自由交流(这个交流可能还很多错,而且用词,句型都很生硬,没法完美表达),但是这个阶段开始以后,语感就可以说是扎根在孩子身体里,以后很难丢失了
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谁还记得玄武门之变是公元多少年?这可是初中中国史的考点哦!记得的请举手,不要现在去查,现在真的不是在考你历史!
第二个问题:谁会游泳,但很久没有游泳,下水以后就彻底忘了呢?或者说骑单车?有人这样吗?
这个就是我说的上轨。为什么语感不容易丢失,但知识容易丢失呢?
对比一下就知道:知识型的记忆,只要没有成为长期记忆(long term memory)都是很容易遗忘的。而感觉性,技能型的记忆,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顺便说一下:都知道大人学一门外语普遍比较难,这和大人学游泳,学骑单车一般学不会,机制是很相似的。语感,肢体协调度,平衡力都是有自己的敏感期,过了就补不回来。
所以作为家长,为了帮助孩子真正掌握外语,并且在小学,初中,高中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培养语感,而不是注重知识量,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如果您按照磨耳朵,嚼舌头,基本交流,自由交流这四个步骤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好像绝大多数的妈妈,一味追求孩子背多少单词,背多少课文的话,孩子就会展现出这7个表现。
所以讲了那么多,我们发现,外语的语感培养就好像学母语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0到6岁那六年,通过在生活中浸泡,不正式去学,而走完的辨音-模仿-表达的这条发展的道路。走完以后学校的正式学习,其实对孩子的外语在知识的层面,已经绰绰有余了。上轨以后的孩子,可以自己通过课外影视和读物,不断自己拓展扩充知识量,学校的英语功课,也会比其他同学轻松百倍。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磨耳朵,也就是之前提到语感启蒙ABCD四个步骤的第一步。说到磨耳朵,其实就是训练辨音能力。
辨音能力
首先,为什么辨音能力这么重要呢?
现在我我做一个实验。我读三个句子。大家使用中文拼音也好,英文字母也好,把它写下来,我会一直重复,直到第一个写的比较靠谱的出现,我们看看我需要重复多少次
1.Es gibt eine Tasche auf dem Tisch.这一句是德语
si gi pu te ai ne ta she aof dem tish
2.ho ne ge ba sche ler ge o re la这一句是阿拉伯语
有没有发现,没有接触过的语言,听着近乎让人听着像天书一样?
辨音就是可以从一段声音中,把音素一个个分辨出来的能力。(音素就是一个声音最小的组成部分)
语音感建立起来要多少年呢?我们看看宝宝从在娘胎里到一岁多,听了几乎两年,才开始慢慢可以分辨模仿着说话,就是说,几乎两年才具备了辨音的能力。
而我们小学一开始学英语,一点辨音的缓冲都没有,就开始各种默写,记单词,难怪小朋友们会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它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小朋友在学校遇到的困难,跟现在叫你们写这两个句子其实一样困难。因为没有经过辨音的缓冲,面对完全陌生的声音系统,根本就跟听天书一样。
磨耳朵方法
辨音的能力,就是语感四感当中的:语音感。
这个辨音的缓冲,我们就叫做磨耳朵。那么磨耳朵是怎么做的呢?
每一种宝宝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有不同的对策,越低龄越是相对简单,因为相应的素材相对好找
对于低龄的宝宝,他们的特点是忍耐力强,吸收力也强,所以只需要在日常家庭生活,好像背景音乐那样播放英语儿歌,或者电视,电脑放映幼儿动画片,并且不强迫孩子全神贯注去听,就是说,他可以同时在做自己的事,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我上一讲就说过,我的语感启蒙,就是在小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几年,每周三,四次,一边玩或者做作业,观看芝麻街这个纯英语节目养成的。
对于中龄宝宝,儿歌仍然是不错的道具,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心智开始发育,他们对意义开始敏感,这个时候幼儿动画片不能作为背景音效那样播放了,因为幼儿童话片剧情是很弱的,而中龄宝宝开始追求剧情的搞笑和刺激了。如果拿天线宝宝那种1岁幼儿的动画片去糊弄6岁的宝宝,根本没法引起他的兴趣。
所以我们要选择符合孩子当前心智特点的英语动画片。就是说,他现在爱看什么动画片,就拿该片的英语版给他看,可以显示中文字幕,使得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意思,而不至于反感。
我观察过一个例子:朋友搬家,新的小区每周六都会在会所的大屏幕影院播放一个英语动画片(例如狮子王,极速蜗牛),7岁的孩子之前没接触过英语,但半年下来,语音感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至于我是怎么判断他语音感已经养成呢?我在后面会说到。
对比中龄的宝宝,高龄宝宝就更不好对付了,因为他们在学校已经接触了英语,可能已经觉得英语是天书,如果在学校学习英语的体验是不好的,那么很可能还产生先入为主的排斥感。
另外进入大龄宝宝,渐渐接近青春期,他们的特点一,是语言敏感度各方面衰退,二,开始明显有自己的喜好(绝不觉得,低龄中龄宝宝几乎什么动画片都觉得好看,但高龄以后,他们会告诉你这个动画片没意思,那个很无聊)所以,工具的选择就更加困难了.如果你拿儿歌当做背景音乐在家里播放,还很可能给他说很烦,那是噪音污染。
这个年龄的孩子,因为离青春期到来,语言敏感期结束时间已经不多,所以建议嚼舌头和磨耳朵一起进行,以便缩短启蒙时间。具体的做法下一讲”嚼舌头“会具体讲到。同时,中龄宝宝的英语大片法对孩子也是一样管用的,只是儿歌已经太幼稚了。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个自己的MP4,存放自己喜欢的英语歌曲(注意,不是儿歌)例如迪斯尼动画片的插曲都非常优美,或者少女大爱的justinbieber,只要孩子喜欢,这种歌曲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注意要点
1.语言中枢最敏感的时间
睡醒和睡前,大脑无意识的15分钟,是最容易产生语音记忆的。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睡觉前戴耳机播放一首歌反复两三次,之后几天耳朵都会反复回想着这个曲调,好像着了魔一样?人的大脑不但对旋律,对语音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好像我的一个同事每天早上都会吃饭前看BBC新闻,结果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英语不但非常棒,还从初中起一直担任学校的广播员。
另外很不错的一个做法,就是用一个MP3装上儿歌,乱序播放里面的歌曲,音量设置到很轻,设置播放15或20分钟后自动关机,让孩子听着轻柔的音乐入睡,每天这样是对5到10岁孩子很不错的方法。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当当(当当妈今天在群里面吗?)用我们的MP4播放着我们英华兰磨耳朵电台提供的560多首英语歌曲入睡。
2、拥有自己的播放设备
另外拥有自己的一台MP4或者任何一种音乐播放移动设备,都是对6岁以上儿童很不错的一种道具,如果爸妈让孩子偶尔用自己的手机听一下英语歌曲,除了时间不灵活,孩子没法随时在自己喜欢的时候听,之外还有一点我们都容易忽视的心理反应。那台设备不是自己的。
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设备,它会产生对这个设备珍惜的感觉,从而也会珍惜设备里面的歌曲。作为这个设备的主人,孩子会磨耳朵的能动性也会爱屋及乌那样大大增加。
3、妈妈的亲子英语沟通
回想出生的宝宝到一岁多,和妈妈通过指指点点,零零散散的沟通来练习辨音,其实有能力的妈妈在日常生活时不时带入英语,和宝贝沟通,是最好的训练。而且这不仅仅有助于辨音哦,而是把莫舌头,交流这后面的两步都一并做到了,只要有点耐心,而且孩子比较敏感,说不定很早就可以进入孩子有输出的阶段呢!
磨耳朵所需时间
那么针对每个年龄的宝贝?都需要多长的磨耳朵时间才能进入B期,嚼舌头阶段呢?
答案是,根据每个宝贝的语言天分,也就是语言敏感度,是完全没有统一标准的,家长的操作方法,孩子的排斥度,吸收力都千差万别,所以磨耳朵的时间从短短一个月,到长达两三年都有可能。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呢?
判断合格标准
可以开始嚼舌头了吗?判断标准
1.显示输出期征兆
开始听到孩子有兴致地哼哼儿歌,或者尝试说英语句子,说明孩子已经要进入输出期了。这是理想的情况
2.家长主动检测
有些孩子听了很久都不会有输出,那么我们也有检测的办法,就是跟他玩个游戏,自己说一句稍微复杂的英语(就是超过孩子知识范围的句子,而不是thisisanapple这种孩子没准已经会的),或者是从动画片,甚至翻译机找一句英语句子,让翻译机读出来,注意不要让孩子看到文字。
这时候,让孩子听一两次后就能模仿着重复出来,相似度有80%,就说明磨耳朵已经达到效果了。
有时候,也有孩子本来模仿能力就不太好,小时候开始说话也比别人晚,很可能没法模仿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如果孩子已经学了语文拼音,可以让给孩子用中文拼音把听到的拼写出来,如果您用语文拼音的规律看到孩子的确是能分辨出音素的,那么也可以让孩子进入更加关键的嚼舌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