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军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17-07-27 22:23:40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军训是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要经历的,一般分为学校军训和东方绿洲集体军训两次(俗称5+5模式),其中比较辛苦的是学校军训,要在大太阳下面练队列。大家都知道今年上海特别热,许多家长怕孩子吃不消,就想尽办法逃避军训,那么军训可以不参加吗?
高中生为什么要军训?
中国学生有一套传统活动叫做“学工、学军、学农”,来自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五七指示本来的意思是让学生多学一点,但是后来由于文革动乱导致全国中小学大范围停课关停,学生都学工,学农,学军去了,不学文化知识了。
改革开放以后恢复高考,高中学校的学习秩序也陆续恢复,但是“让学生学点别的”的传统一直存在,于是“三学”被保留了下来,逐渐成为高中生必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其中的“学军”就是指军训了。
2007年,国家立法规定高中必须组织军训活动,学生必须参加军训。军训可以提升学生的毅力,锻炼学生的品质,通过数10年的经验,军训也能让陌生的班级群体迅速熟悉起来,帮助高中班级快速团结。
军训逃得掉吗?
高中学校军训一般安排在8月底,也就是天气逐渐凉快的时候,然而上海有秋老虎,所以那个时候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
如果天气到达35度,室外军训基本会停止,改为室内,如果到38读必须停止。但是军训能不能不参加?能不能逃掉?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高一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参加军训,比如突发疾病,需要参加什么比赛,那么到了下一届来的时候,仍然要一起参加军训,补上这个内容。
军训是社会实践的内容,属于高中必修课范畴,会写进综合素质材料,如果缺失军训内容,那么未来考大学是会影响的(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总会让你去训的)。
《上海市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实施细则》没有说明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参加军训,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严重慢性疾病的学生,或是严重心脏病史的学生,都要参加军训,在有些学校,即使有病史,但是当时健康的也要参加军训活动。
逃军训,就是毁自己的第一印象
每年一到军训,各种情况就会出现,家长总说孩子身体弱,哪受得了太阳暴晒之苦,所以伪造病史的事情层出不穷,有报道一所学校竟然有10%的学生不参加军训,校长放话必须补训。
说句实话,上海这个大太阳的确是火辣辣让人吃不消,但是上海军训是比较人性化的,如果吃不消打报告,肯定会让你去边上休息。
前面已经说过,不去军训会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现在大学录取学生都要考察这一块内容的,如果让大学查出来你是伪造病史,那就很麻烦了。
更大的麻烦来自于班级同学的排斥。根据一项不完全调查,没有参加过军训的学生会受参加军训学生的白眼,非常容易在进入高中一开始就被班级同学孤立,或者嘲笑为“病秧子”。这绝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各所高中。
除了同学的白眼之外,班主任同样会对逃避军训的学生产生不好的印象,一进高中,你就给老师留下了逃兵,怕苦的印象,面对未来3年比军训苦何止10倍的题山题海,孩子有几分毅力去应付,老师肯定会怀疑。
放手,孩子才能长大
由于现在许多高中军训是封闭式的,学生要住在学校里,这成为许多学生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其实一些民办初中生已经过过了),往往会有祖孙三代集体出动,久久不肯离开的场面。别说高中生了,当年我进大学,都有无数的父母送孩子进大学(当然,可能也是去看看大学长什么样儿,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了,应该送一送)。
不肯放手是这一代60,70后家长常见的问题,在物质化生活大发展的当下,并不是孩子越来越娇,而是家长越来越宠,最典型的就是“什么都要给孩子用最好的。”
可是人总要独立的,总要放飞的,家长管太多,于是问题也出现了,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签约率竟然只有70%左右,算上创业,读研究之后是90%,也就是说全国可能有至多10%,至少几十万的新大学毕业生在家啃老,这还只是一届的数量,如果累积起来数字惊人。啃老,其实就是家长教育不肯放手,孩子丧失独立性的极端现象。
放手,孩子才能长大,才能独立,应当说50年代到70年代的这一代父母都是“强人父母”,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能干,能力特别强,责任感也特别强,无数的家长一辈子省吃俭用只为孩子买一套房,办一场体面的婚礼。然而,这一代家长不愿放手,害怕放手也造成了不少现实问题,换句话来说,就算不要求孩子飞黄腾达,至少也要想自己一样,有很强的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