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
2017-07-24 23:02:39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话说我以前对“亲子阅读”、陪宝宝看书这件事并啥看法,也不打算有啥看法,从来没想过这会成为一个问题。
反正我挺爱看书的,我老公也还可以,我们家曹小马难道还能和祖传的读书基因抗争?
再加上在曹小马出生不久,他的RJ干妈就给他寄了一箱精挑细选的宝宝绘本。
RJ干妈是国际学校的老师,也是教育学博士,还是知名绘本专家,给大学老师讲绘本那种专家,厉害得杠杠的!
你说有这样财大气粗又学富五车,还专业对口的干妈,我还有什么可操心的?就把这些书拿出来看,看完了再买,该买啥买啥,该陪他陪他,我和胖娃一“遨游书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公司总经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不要太顺理成章哦~
然而当妈之后的世界哪有那么多顺理成章?
干妈给他买的书胖娃偏偏就不爱看!
一整箱,一本都不爱看,就爱撕。(你是纳爱撕还是撕纸王?)
我抱着他,给他讲,他把书推开,也不要我抱了(反了你,威胁你妈啊?)
我把书塞给他,他就摆地上,还撕书!(叫你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时候,你的手怎么没这么有力气?)
更过分的是,他屏蔽我!他不理我!只要我一把书拿出来,他就“走”,用手“走”!给我留下一个负气出走的背影!
他那时候才一岁多,不会走路也不会爬(他运动能力的发育可能全集中在撕书上了吧),唯一的移动方式就是用手撑着地板,屁股在地上挪,挪,挪,特别艰辛!
同时也特别坚定,特别义无反顾:
老子就是不看书!
这时候我就急了呀,。
一来,我跟他RJ干妈肯定是不好交待的啊。
二来,你现在不读书,未来怎么走上人生巅峰呢?
我也不敢跟他干妈说,我怕友谊的小船现在就翻,跟这个不学无术的干儿子立马断绝关系。
我邪恶地认定肯定是RJ干妈买的书不符合我们胖娃超凡脱俗的气质!
(RJ,您别打我啊,实际上这些书都是很经典很好的宝宝绘本,小马后来很喜欢这些书,撕书也是他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
我应该多买些书让宝宝选!
我就一个下午买了一百多本……
(别问我花了多少钱,谈钱伤感情)
他该咋样还是咋样,不看不看就不看!
他甚至学会了偷偷摸摸把书从栏杆缝里扔下去,以此逃避看书。
一百多本书啊,一百多本书啊,我光是一本一本点“加入购物车”都点得我手发疼啊,扔书就是你对我的回应?!
我看了那么多育儿早教公众号,推荐了那么多绘本,都说宝宝有多喜欢亲子阅读,这些书有多好多吸引宝宝,为什么在我儿子身上就完全不一样呢?
曹小马真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是,也是“别人家不爱读书的孩子”!
在亲子阅读这件事情上,如果你们宝宝很配合,那真是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如果宝宝不那么配合,你也束手无策,我觉得那就对了,这才是新手父母的常态吧。沮丧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想给宝宝贴一个“不爱读书的宝宝”的标签的时候,想想我有多惨。
日剧《母亲的游戏》里就说:
宝宝有几岁,妈妈也才有几岁。
我听了这句话豁然开朗:
我们都是生了宝宝才成为妈妈的呀!我们的宝宝几岁,我们做妈妈也才有几年。
宝宝是小宝宝,我们是小妈妈
小妈妈和小宝宝一样犯错误,有困惑,都情有可原,都不要给对方和自己压力。
同样的,宝宝学习看书有多久,爸爸妈妈当他的老师也只有多久。
一个没上个师范,没受过培训,没拿到教师资格证,刚刚走上讲台不到一年,不到半年,甚至零经验的老师,自己不手足无措,学生不鸡飞狗跳,那才是不~正~常~
慢慢来,给宝宝,也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多发掘他喜欢的绘本类型,多多发掘他喜欢的阅读方式,会好的。
就说胖娃儿现在吧,已经会跟我抱怨把书放在爷爷车上不给他拿回来了而生气了,也会自己“点菜”非要买什么回本了,还会一起床纸尿布都不换就跑到小书架拿书看。
会好的,您就负责把买书的钱准备好吧。
RJ干妈知道我在写这篇文之后,没有怪胖娃不看书,没有怪我黑她,还专门补充了她陪自己的宝宝读绘本的经历,谢谢RJ干妈!
分割线
我是RJ干妈。
在国际学校给宝宝讲绘本、做活动;在大学里给语文教研员讲绘本、谈思路。还没怀孕的时候,家里就储备了大批绘本(多是凑单的结果),准备有了娃之后大显身手。
然而……
我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地讲,他淡定而坚决地合上;
我趁其不备再度打开,他转过头来,又一脸严肃地合上;
再打开、再合上……
感觉自己像做传销的,还特别失败的那种。
然而……
我还是继续讲绘本(我娃不满1岁,还处于我讲他听的阶段),每晚睡前,喝奶前后讲。
他不配合,我自讨没趣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给他一个白眼儿~(常常一个白眼接一个白眼)
但我倒没有特别着急或怀疑。
绘本的魅力在于图文结合所创设出的想象力世界,比文字书具象、比动画片有空间。
对于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他看在眼里的只是图形、颜色(早期连颜色都没有),有什么好看有什么奇妙呢?
所以,只是合上没有一把扔下床已经是给妈妈面子了吧~
昨晚翻《童年的秘密》,说到
孩子学走路有自己的速度,大人不是要拉着他以大人理想的速度走,而是停下来进入到他的速度。
有点道理。
我最初在国际学校教小娃娃,时常徘徊在天使和魔鬼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刚好那时读《甘伯伯去游河》:甘伯伯明明已经叮嘱所有“船员”不要在船上跳,“船员”们上船之前也同意,不跳。但是呢,他们还是“不守信用”地跳啊跳。然后,船翻了,大家都成了落汤鸡了。成落汤鸡了怎么办啊?爬起来,躺在岸上,晒干。甘伯伯没有批评,也没有指责大家,还在大家都晒干之后请大家到家里喝茶去了。
和孩子相处,就是不断把自己从“自己的期待”、“自己的节奏”里拔出来、然后把自己投入到孩子身上、调试到孩子的节奏中的过程。
就像我的偶像甘伯伯:
有规矩、有预期,同时也要能理解、会包容。
给小马妈妈的读者们一个强心剂吧。
其余不敢说,但到孩子5岁左右(我当时教的学生的年龄),都会喜欢绘本的~活泼开朗的、安静沉思的,各种类型的孩子,当看到听到绘本,都像进入到了某种神秘的境地;连中文水平不稳定的加拿大萌系男孩纸,都停止在地上爬来爬去,睁着大眼睛,失了它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