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忆祖母——笔论长短
2017-07-20 23:49:56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请允许我借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
表达个人的亲情与怀念
01、大哥撰文回忆祖母,也让我依稀记起有关祖母的往事。
祖母驾鹤西去三十余年了。但她的音容宛在,清晰如昨。偶尔还会梦到老人家,场景多为站在乡下老屋门口张望,守候孙子孙女回家。
祖母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去世的,我接到消息是一封加急电报,电报内容就6个字:祖母去世,勿伤。班上负责信件收发的同学手握电报,还兴高采烈地喊我名字,说,你奶奶作古了。
我还以为同学跟我开玩笑,当电报传到我手里时,我突然放声大哭,全寝室里的同学当时都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理解不了,祖母去逝怎么会对一个孙子有如此晴天劈雳般的打击。
02、祖母是农历1986年12月去逝的,公历应该是1987年的元月,正处期末,当时的校园里有些政治异常,学潮不断,中央领导胡耀邦总书记被撤换。
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比较厉害,一般人是不能擅自出校园。当时,我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还为此事特意向系党总支书记请示,经过特批之后,才被允许提前回家,祖母从去逝到安葬我不知道隔了多少天,记得当时被批准提前回家时,还有一门“中共党史”是来不及考的。春节后返校补考,这是我大学当中唯一的补考也是唯一的成绩在80分以下的学科。
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也是从学校赶回家的三弟,我们一起往家里赶,回到乡下,经过祠堂,一眼就看到安放在祠堂中央的乌黑的棺木,我跪在祖母的棺木前放声恸哭。此时,我还不清楚,祖母是怎么去世的。因为父母在信中只字未提,一直瞒着。其实,祖母被病痛折磨已有两个多月了。
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
03、我与祖母的感情要远超与父母的感情。
这种祖孙隔代之情,可能更多缘于患难生活中的相濡以沫。
父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我们兄弟姐妹多,都是由我祖母在乡下一手把我们拉扯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妪,要在乡下扶养并保护一群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孩子,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祖母就像一只到了一定年数的老母鸡一样,尽力保护我们这群刚出窝的小鸡。既要严格保护,又要严厉管教。
严厉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具体的细节我现在很模糊,现在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祖母从来不让我们去河里或者水库里游泳,一到天黑,就把我们拴在家里,不让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外面疯跑,甚至看电影也不让。当时最大的娱乐就是看露天电影,一部电影,从这个村庄轮流放到另一个村庄,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很少被允许,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的精神成长,也很大程度上,让我身上保持着一种十分守旧的观念与缺少锐意的秉性。
04、如果不是大哥在文章中提起,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祖母对外非常强势,但到了晚上,经常一个人哭,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说些含糊不清的话,准确讲,不叫哭,是泣,泣不成声。我小时候经常在祖母的哀泣惊醒,只要听到,我也是满眼泪水,有世界末日之感。很悲伤,尤其到了夏秋转换之季,这种悲伤感很强烈,以致到今天,我都年过半百,还有这种凄楚,我不清楚,这是我体质上的悲秋,还是由祖母带来的哀愁。
祖母的身世我一直不清楚,多大年龄嫁到罗家,生育了几个孩子,反正最后剩下我父亲与我姑姑两个。其余的,都夭折了,有一位叔叔,大概10岁,就在家门口的池塘里被淹死,很多年之后,我祖母还非常悲伤地向我们孙辈们提起我这位苦命的叔叔。
我生性不敏感,对我而言,其实就是听一遥远的故事。
05、印象中,祖母是从来不出远门的,也就是说,既没有回过娘家,也没有走过亲戚。
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我父亲也从来不走亲戚,也从不提他舅舅与表兄弟。
对我来说,这永远是一个迷团。
祖母是旧时代走过来的,幼时可能受苦,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人生的不幸,她都遇到了。她的苦难人生对她的性格影响极大,一方面要独立承担家庭重压,因而表现出来非常强势,她的强势,不仅在种菜养猪的劳作上,表现在对子孙的教育上,也表现在对待儿媳妇也就是对待我母亲上。
平心而论,我祖母是欺负我母亲的,甚至会当着母亲的同事呼来唤去,母亲总是选择忍声吞气,逆来顺受。这让我性格与心理上很分裂,我爱着自己的祖母,也怜着自己的母亲。
我祖母性格很倔强,也很坚强。像她这个年份出来的人,大多女孩都缠足,我祖母没有,她就像一个男人一样,里里外外一把手。她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唯一的能说服祖母的人,就是我父亲。
我父亲承袭了祖母的坏脾气,也遗传了她的小聪明。
相比较他的身份,我父亲的格局是不够的。
作为走出乡村的国家干部,一名党员,也是单位的领导,他的三观,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与小农局限。我父亲这一辈子,他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小山村。他对我们这一代影响极大,我选择背井离乡,一半缘于对外面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半缘于对父亲的霸道与自以为是的排斥。
我的父亲是一个有聪明缺智慧的人。
06、我最希望的是家庭一脉相承,最怕的也是一脉相承。
前者是血肉之脉,后者是精神之脉。
尽管罗家留存“大美有味是读书”的良好家风,但遗存下来的价值取向的确要有所扬弃。
庆幸与悲哀往往就是一回事。
罗家的固步自封与罗家的刻意进取,在我身上或多或少有所承袭。
祖母与父亲有着严重的宗法观念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这很大程度上掣肘了我们的家庭及后代的发展,尤其姐妹心灵与肉体受到严重创伤,这个创伤,是一辈子也抹不掉的。
我反叛我身上流传的精神血脉。
庆幸的是,我的精神世界,基本与那个小山村,决裂了。
我天性愚钝,讷言拙行,对小时候发生的人和事,非常模糊。
清明时节,没有回家为祖母与父亲扫墓,谨以文字,既是回应兄长的记忆,也是纪念与感恩我的祖母。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体育课最是学校的一面镜子
2017-07-20 23:42:38
全民围观高考作文,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集体滑坡
2017-07-20 23:40:04
论老外打招呼和高考作文的关系
2017-07-19 22:14:00
张丽钧写2017高考作文:一朵玫瑰的“剧透”
2017-07-19 22:11:57
时代在车轮上变迁,我与车的不解之缘
2017-07-19 22:09:12
暑假好无聊啊
2017-07-18 23:22:06
为什么是现在的你
2017-07-18 23:20:57
高考作文的三大误区浅谈 | 高分为什么那么难呢?
2017-07-15 22: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