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老外打招呼和高考作文的关系
2017-07-19 22:14:00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好久没有和大伙聊相声了。学长提醒我,作为一个相声社团,我们偶尔也得务一务正业。像之前我们发的《新人听相声应该从什么作品开始之十段全覆盖系列》,反响就特别平淡。(这都是人话吗!)鉴于网上对于不同类型的相声作品以及表演技法的分析都很多,我们这个业余团体的玩票性质也比较强,我就尝试一下,从话题内容上进行分类,聊一聊不同类型的相声。
高考作文的事
先强行埋个伏笔
今天我想先聊一类“谈论规矩”的相声。这类相声一般都是以“学”为主,描述、模仿生活中的某个特定的场景主题,通过夸张、错位的手法来构成包袱。这种相声结构性比较强,可以说是标准的议论文。
相声演员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总结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规矩,或者说规律。把这些规律提炼出来,搬到舞台上,提出一些“论点”并用表演来“论证”,就形成了这类作品。随着时代发展,演员们的素材也在不断更新,于是这类相声的题材就覆盖了从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规矩,到当代生活中的中西方礼仪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规矩论》,《哭笑论》,《礼仪漫谈》,以及夹叙夹议的《别扭话》等。
我们以《规矩论》为例来做一下解构。
《规矩论》岳云鹏孙越
《规矩论》是一段传统相声,一般会论述两人见面说话打招呼的方式,声音大小等特点。场景是饭馆点菜vs男女恋爱等。
逗哏会先抛出一个总论点:生活中处处都有规矩。
然后在捧哏的追问下,抛出分论点。比如饭馆说话声音就大。
接着和捧哏配合表演一番客人到饭店点菜,店员大声重复给后厨的过程。这样用表演给出示例,证明其论点。
捧哏的不服,提出挑战,说反过来也可以,俩人见面在饭馆声音小也行得通。逗哏顺势进行一次反证,按照捧哏提出的方式进行表演,用特务暗号接头的方式,演绎饭店点单,形成反差包袱。
之后逗哏会抛出第二个分论点,即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时候,声音都小。
此时捧哏再次配合表演来论证,内容通常为……谈过恋爱的都懂,就不说了哈。
然后捧哏再次提出质疑,逗哏再次反证,大声喊出悄悄话,配合夸张的表演,形成底包袱。
网上常见的版本中,岳云鹏的表演比较传统,而侯耀文的版本加入了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挠痒痒,比如走路说话时候的姿态等等“论点”,都是用类似的正面论证配反面论证的方式来演绎。
《规矩论》侯耀文石富宽
说完《规矩论》,相信大家对相声作品里的规矩又多了一点了解和更多的不解,毕竟这是特别理论化的一些分析。接下来,我们轻松地论(胡)述(扯)一下,这种高考议论文一样的相声,是怎么和老外打招呼联系起来的。
像《规矩论》这种作品,可以向其中自由添加很多内容,形成新的段子。比如侯耀文在他的作品里就借鉴了《哭笑论》中论笑的一段。而高英培的《别扭话》借用记叙文的行文方式,对生活中一些人不会说话,不懂规矩的言行进行了讽刺,是夹叙夹议的典范代表。
相声TV《别扭话》常宝霆白全福
而侯耀文的另一段相声《礼仪漫谈》则是就礼仪这个话题进行更直接的展示。礼仪可以说是社交的规矩。在段子里,逗哏首先展示了古人的见面礼,又描述了各种场合常见的礼仪,最后还对比了东方西方的礼节。这个段子成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距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很多包袱内容虽然还很可乐,但依旧有很浓重的时代烙印。
针对这个问题,水木相声社的郑辰和崔圣愉快地决定,一起写一个全新的相声段子来表现新时代的规矩。从在国外留学的所见所闻聊起,用相声议论文的方法,深入分析对比中国人外国人说话打招呼的方式。并在
今年9月的纽约相声大会,为大家表演!敬请各位看官继续关注我们水木相声社后续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