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上的孩子碎嘴怎么教育
2018-09-13 21:18:08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说是语言爆发期,可毕竟孩子还处于学语言的阶段,有时候会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甚至会有点儿口吃。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给予耐心而不是一味指正、批评孩子。否则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就再也不敢开口说这么多话了。他们会用语言来帮助自己理解这个“好神奇的世界”,然后参与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孩子会问你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东西,然后通过你的帮助和引导去认知。
话痨模式的开启,其实是孩子学习并积累新词语的重要途径,语言赋予孩子表达自己内心感受、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对于有过婴幼儿养育经验的成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太简单了。语言能力在我们婴幼儿时期就已开始获得,而且在我们的经验里,孩子吸收和学习一门语言是一项极自然的事情,仿佛不需要花费任何努力,他们只是和会说话的人在一起,然后就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实现与人的交流。如果对比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所花费的气力,与孩子学习一种他(她)从来没开口讲过的语言,你会发现这些孩子们究竟有多么神奇。几乎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孩子,乃至智力较迟钝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4~5年内,不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不可谓不令人惊叹。
幼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老师说的某个幼儿很感兴趣的话题时聊得比幼师讲课还起劲。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幼师该如何应对?
情景再现
数学活动内容是分类活动“快乐的小鱼”。活动刚开始,涵涵就和邻座的桥桥讲个不停:“我昨天去超市买了辆小汽车!”“什么牌子的?”“奥迪的,下次拿来给你看看!”······老师走到他俩身边,轻轻地摸了摸他俩的头,示意他们别讲话,认真上课。被老师这一摸,他们俩安静了一分钟,之后又开始聊起来了,而且越聊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响。
临场应变
这两个孩子的兴趣完全在自己的话题里,压根儿没有心思来听老师讲课,更严重的是,还影响了边上的同伴。老师不动声色地一边继续上课,一边想着怎么巧妙地既“控制”住这两个“小鬼”,又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进程。于是,老师没有严厉地制止他们,而是请涵涵回答问题:“涵涵,请你说说今天来了哪几条小鱼?”涵涵一直在聊天,自然回答不上来。
于是,老师又接着问桥桥:“桥桥,你来帮帮你的好朋友吧!”桥桥也是一脸茫然。最后,老师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俩回答。“现在记住了吗?”涵涵和桥桥连忙点点头。“那请你们再回答一遍刚才的问题。”“有两条蓝色的小鱼、三条红色的小鱼和一条黄色的大鱼。”“看看,只要上课认真听,你们都能回答对问题,都是聪明的孩子!
涵涵,你的座位离老师有点远啊,所以你听不清楚老师说话。来,换到前面一点儿就能听清楚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把涵涵的座位换到了前面。这样,老师在鼓励他俩的同时,也间接地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这下,涵涵和桥桥羞得脸都红了,接下来的时间听得可认真了,都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