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师错误的口头语
2018-09-13 21:25:41 来源: 子路教育网
某天偶遇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但我想能让我记住的除了青春靓丽还有一幕场景。女孩对手机那头的人轻声说:“去死吧”,然后转头与同伴哈哈大笑起来,仿佛是一句无比幽默的话。震惊……友人说:“别逗了,这不就是个口头禅吗?并不代表什么。”是的,口头禅是一种语言,是人们潜意识下的表达,只是有意无意间而说的一些话而已。只是因为习惯了,久而久之成了口头禅。然而没有什么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影响的。或对你,或对我。
那按其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并且自带毒性、具有毁损能力的消极言语更容易被接受被扩散。相信对于消极的口头禅我们并不陌生。
诸如此类……甚至远超过于此,看到这些我的表情也许是这样的
也许我自己习惯成自然,无所谓;但当我的小孩某天也说着同样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长期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一生的?习惯成自然真的好吗?
对于有口头语的幼师来说,好的口头语可以帮助幼师轻松组织活动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好的口头语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在园情绪,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就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吧。
我看谁是最后一名?我看谁忘了?
这类口头语明显带有反面恐吓,言外之意是:谁达不到要求就会受到批评惩罚。
这样就违背了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正面激励原则,试想,幼儿在这样一种恐吓情境下,能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完成好幼师所提的要求吗?即使完成了,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大概只能是压抑、紧张与恐惧了。
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这种情景下,幼儿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应对,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乐趣。而对于更小一些的托、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够像大人一样理解幼师的反话,往往会以为教师真的在比谁是最后,反而事与愿违。
变反面恐吓为正面激励。幼师应以充满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语言激励孩子。
比如:我们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比比谁记得最牢?等等,甚至还可以许诺对完成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如贴小红花、点小红点、获得优先游戏权等。
这种正面激励利用了幼儿喜欢成功、追求上进、乐于竞争的特点,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竞争,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