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生子女最大的人生担忧
2018-09-07 20:21:04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1%的受访青年担心无法陪护父母,没时间(68.1%)和人手不足(50.7%),被认为是陪护父母的两大主要困难。86.8%的受访青年期待社会为年轻人陪护父母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国青年报》9月6日)。时下,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纷纷步入老年。“拿起工作不能陪护你,放下工作不能赡养你”,反映了独生子女尽孝的两难处境。虽然各地陆续出台了带薪护理假,但独生子女陪护老人、带老人看病依然面临许多困境,比如,单位人手不足、距离太远等,尤其是“双独”的年轻夫妇,照料老人的压力更大。
无法陪护父母,不只是家事。86.8%受访青年期待陪护父母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既是年轻一代的愿望,也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表明我国正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与过去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的模式不同,独生子女一代的赡养老人问题普遍存在缺人手、没时间的问题,这需要有人帮忙“接力”。
首先,规范保姆护工行业。子女顾不上,请个保姆或护工帮忙照顾,是个理想的选择。但是,由于家政行业缺乏健全的规范,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虐待老人事件时有发生,给子女们带来了顾虑和困扰。因此,有关部门急需出台相应政策,科学有效地规范家政人员的管理,比如,可建立征信制度,将有劣迹的家政人员纳入黑名单,限制从事本行业。
其次,提高养老机构吸引力。现实中,有些老人对于去养老院有抵触情绪,原因在于,一方面,许多养老院不具备医疗服务能力,或离医院较远,让老人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生活单调、气氛不活跃,是许多养老院的通病,老人从中感受不到生活乐趣。对此,应发动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加快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另外,近年来杭州、长沙等地鼓励年轻人用志愿服务抵扣房租入住养老院的做法,能有效激发养老院的活力,值得借鉴与推广。
此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更喜欢的还是居家养老。广州一些社区成立了“长者食堂”,有力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值得推广。香港每个老年人口达到3000人的社区便配建一所老人社交中心,中心定期举办学习班、文娱康乐等活动,促进老人与社会的紧密接触,这方面经验也值得其他各地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