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强——汶川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8-09-07 20:11:45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自1990年走上教育之路,李永强一干就是28年,虽先后在多个岗位工作,但对教育,他从未放弃,更无后悔,在这平凡的育人之路上,他用忠诚谱写了这份事业的崇高,用担当坚捍卫了这份职业的尊严。
静心而做,潜心致远
李永强父亲也是教师,父亲曾告诉他:教书育人,就是一份平凡而清贫的职业,也许不能光宗耀祖,但一定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入道,他的确一步步在践行着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自他从教以来,业绩斐然,成效显著,所教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历年名列全县前茅,多次受到省、州、县各类奖励,多次被评为汶川县优秀教师,连续八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赢得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信赖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多年担任学校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期间,多次获得教学研究综合评比一等奖。他业务能力强、特长突出,多次获得全县、学校献课大赛大奖。所指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得作文比赛奖励,自己撰写的多篇论文也在国家、省、州级获奖或发表。1999年还获得阿坝州普通话检测员资格。工作中他始终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样工作,总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过硬的业务能力,谦和的处事态度,敬业的工作精神,时时地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同事,他成为带动同事不断努力工作的一份动力、一个身边榜样。
初心不移,至善至爱
容颜注定会变,初心矢志依然。在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中,不论岗位怎么变动,他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始终遵循“教育就是一份良心,教育就是一片爱心”原则,对人、对事都真诚以待、至善至爱。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更是勇于垂范,担当在前。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李永强是映秀小学老师。第一时间,他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不顾自己亲人的安危,在教学楼倒塌的灰尘还未散尽的那刻,与幸存的同事一次次地冲上了教学楼废墟上,用手刨、用木棍撬,只要能挪动的废渣块,就不遗余力的搬着、刨着、抬着。面临余震、渔子溪河上游堰塞湖随时暴裂等重重危机,他全然不顾,因为那时他心中只装着“时间就是生命,救出孩子就是第一”的信念。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趟又一趟的在废墟上往返,抬、背、扛……,50余名孩子因此与死神擦肩而过,自己的孩子却至今音信全无。
震后仅一周时间,县教育局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成立了抗震救灾驻蓉工作组,主要负责过渡安置从汶川境内疏散转移出的受灾师生。因工作需要,他被抽调到工作组负责文秘工作。在强忍悲痛、不分节假和休息日的情况下,他又投入到新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中,虽然自己和父母都遭受到了灾难的重创,但因事务的紧急、工作的的繁忙和更多孩子的安危,在地震后最艰难时刻,他一次也没有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他的事迹也很快被多家媒体获知,中国教育电视台两次邀请他赴京参加抗震救灾宣传和赈灾募捐节目,并被评为“福彩助学工作先进个人”。《新京报》报社、湖南卫视等媒体也多次对他进行采访,当提到一切“为什么”三个字时,他总是淡淡地说:“我们是教育人,一切都为了孩子,没有了孩子,我们还能做设么?”
严谨务实,自律至美
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管理者,他始终严谨自律,追求完美。在教育局办公室,刘永强一干又是十年,服务于学校、职工,协调于领导、基层,大事小事,加班加点,他从未怨天尤人、叫苦连天,因为他明白,干教育就是要甘心于琐事与平凡之间,就是要沉浸于苦闷与快乐之中。在教育行政管理中,他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始终将自己作为先锋模范,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做好表率、做好榜样,赢得了局机关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誉。他切实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多次被评为汶川县优秀共产党员。他严谨务实、坚持原则、严谨自律、积极作为、创新工作、克己奉公。在他倡导下,立足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管理与创新,多次组织教育系统办公室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教育系统各校(园)在档案管理、公文规范、会务接待等方面走在了同级部门的前列。他积极主动为教育“发声”,宣传教育正能量,201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宣传优秀个人”他还先后组织和参与《汶川县教育抗震救灾重建志》、《汶川教育》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在汶川“7.10”地质灾害抢险、“5.14”学生食物中毒处置、“原草坡小学学生过渡就学”等险、急、难事务中,他都被抽派到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务实、创新、求美是他的工作取向,正直、包容、担当是他的价值追求。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充分展现新时代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崇高境界,他一直在路上、他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