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学化课程应当纠正
2018-08-27 11:56:29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量的。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而且会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但禁令一出,一些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还是要学点东西,不然如果孩子上学后跟不上教学进度,会影响学习积极性。
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这样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情,为何有家长不接受?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往往有着深深的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更多,还希望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于是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学书法、学算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幼儿园的“小学化”,正折射出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的功利化思维。
必须承认的是,家长的焦虑不无道理。毕竟,从小学到大学,主要是依据成绩把孩子们分流到不同学校,各个学校间又存在师资、资源上的诸多不平衡。就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来看,要让家长置这些现实于不顾,很难。
所以,逐步改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才是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治本之策。去幼儿园“小学化”不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禁令已下,万不可止步于执行,而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家长放下思想包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纠正幼儿园“小学化”需消除家长焦虑
教育部门再次出手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值得肯定。因为此举对于维护儿童身心健康、纠正家长功利思维、规范幼小阶段教育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期待各地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此次专项治理措施,既让幼儿园回归幼儿教育规律,也给社会上的“衔接班热”降降温。
由于此次治理既考虑到幼儿园教育不规范,又考虑到家长担心幼升小,还考虑到培训机构超前教育,可谓全面到位,不过,实际治理成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笔者以为,这一轮专项治理主要取决于能否消除家长焦虑。如果能改变家长教育观念,这轮治理会取得好效果。
假如此次治理不能打消家长焦虑,即便杜绝了幼儿园“小学化”,家长仍会让孩子进入“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社会上的“衔接班”大多隐藏于居民小区,摸排治理并不容易。
所以,无论是治理幼儿园“小学化”,还是治理“衔接班热”,首先要搞清楚家长们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那么,家长们的焦虑是什么呢?依笔者之见,既焦虑其他孩子“抢跑”自己孩子落后,又焦虑小学招生与初中招生不公,又对以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机制深感不安。
系列阅读:幼儿园小学化课程应当纠正
系列阅读:幼儿园小学化应该以游戏化教学替代
系列阅读: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问题是家长
系列阅读:幼儿园小学化“超纲”乱象由来已久
系列阅读:幼儿园小学化应当禁止
系列阅读: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