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什么时候学习用筷子吃饭比较合适
2017-08-02 22:28:47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你还记得自家宝贝是几岁开始使用筷子的吗?有些妈妈认为1周岁多就能教宝贝使用筷子了,有的妈妈则看到2岁的宝贝使用筷子的情形,还有些妈妈担心过早使用筷子对宝贝小肌肉的发育不好。那么,问题来了,宝贝什么时候学习用筷子吃饭比较合适呢?
这离不开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愁死我了,幼儿的生理发展究竟是啥呀,一脸的懵逼
别急别急,往下看
学前儿童,3-6岁宝贝,幼儿;傻傻分不清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标题的三个词弄糊涂呢,反正我有那么一点点啦。下面一起看看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前儿童:指广义的学前期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期=幼儿期=3-6岁宝贝
因此,你的处于3-6岁间的宝贝也称作为幼儿,上幼儿园的小、中、大班了。
幼儿的生理发展发展什么?
幼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幼儿的大脑、身体和动作技能的生长发育过程,它是幼儿心理活动的基础。生理发展影响并制约着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理发展之脑的发展
脑的成长与发育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过程。它分为脑组织的发展和脑机能的发展。
1.脑组织的发展
脑重量不断增加,具体见下图:
大脑皮层结构不断复杂,就是神经髓鞘化,它是脑内部成熟的标志。新生儿出生时,脑部的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开始鞘化,之后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呈现出非均衡性发展。
先发展的是与感觉有关的部位,其次是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最后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额叶、顶叶区的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的皮层传导通路都已经髓鞘化。
2.脑机能的发展
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
也许你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到这样的现象:3岁多的宝贝特别爱动,爱探索,虽然在你看来很难理解这一现象。这就是大脑机能发展中的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着的表现。
总体上,幼儿的抑制性时间比兴奋性时间迟。这是因为幼儿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的过程占优势,兴奋特别容易扩散。
条件反射的发展
脑的基本活动便是条件反射。新生儿的大脑皮层由于还未成熟,神经活动大部分是在皮层下部分进行,这些属于先天遗传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幼儿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在整个儿童期中,幼儿阶段条件反射形成较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长久保存。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一阶段的宝贝学习新知识快,而且能够记得牢了。
幼儿脑的发展规律对父母教育宝贝的启示
1.重视幼儿发展阶段的每个“敏感期”
大脑发展“敏感期”的研究表明,教育宝贝应该重视幼儿大脑发展的“敏感期”。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
通俗地说就是在某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幼儿学习某些新经验更加的容易。当然错过这个阶段也并不意味着机会完全丧失,但是可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来弥补错过这一特定的阶段而造成认知发展的滞后。比如说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最快,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所以说,如果父母抓住了宝贝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宝贝提供大量的语言刺激,培养其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话,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重视早期经验对幼儿大脑发展的影响
早期经验在大脑神经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改变和调整发展着的神经系统,它可以塑造来自遗传的特征。这就是人类独特性的可塑性、适应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的原因。
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真的是一张白纸,一切后经验为都是通过父母或者感知周围的环境中得到的,所以,孩子看到什么就会模仿什么或者学到什么,这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将来会怎样发展。民间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来自遗传的特性,但是如果把刚出生的小老鼠立刻与鼠妈妈分离,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那么他就不只是会打洞了。于此相同的还有狼孩,是指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对于兽孩,他们身上总是难以抹去“人与动物的不了情”,由此可见,早期经验对于幼儿的大脑发展的重要性。
3.父母要牢记自己的宝贝是个独立的
很多家长总有这样一种感受:孩子是自己辛辛苦苦生的,所以,孩子的一切都要一手包办。想当然地让孩子吃你认为好的食物,穿你认为好的衣服、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交你认为好的朋友等等。虽然你会说3岁左右的孩子什么也不懂,没必要由着ta自己的性子来的。
但是,你忘了,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没办法预知或计划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你应该做的明白自己的宝贝是个独立的个体,做到尊重ta,在ta的发展中起引导的作用,促进其合理发展,而不是独裁专治。
总结一下
看到这里,你一定对自家宝贝的生理发展及脑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