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学前班到底上or不上
2017-08-22 23:59:26 来源: 子路教育网
我想在每个阶段最优秀…可是我真的有点受打击,每一次外教的口语课都真的好打击…唉,多叔,我可以吗?也许就像你说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如果觉得生活太累,可以停下你的脚步,欣赏下沿途的风景,放松自己心情。
立秋刚过,对于即将面临幼小衔接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学习环境、生活习惯还是行为规范都将面临着新的变化。是该选择以户外活动居多、快乐成长为主的幼儿园大班,还是选择更注重学习文化知识、提前适应小学作息的学前班?一直是妈妈们纠结、争论的焦点。回想女儿当时一直在幼儿园大班玩到上学的情景,现在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今天,将女儿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并和宝妈们一起探讨学前班到底上or不上。
女儿上学前,很多亲戚朋友给我推荐附近有名的学前班,而这些稍有名气的学前班都需要提前报名预留名额,火爆程度可想而知。同时种种经验之谈也充斥着我的耳朵:“一年级的拼音和加减法老师都讲的非常快,做卷子也都得有起码的识字能力,不然读题都读不懂;一个班级得有80%的孩子都上学前班,老师不会因为个别人不会而单独给你讲,到时孩子课程跟不上对她自信心打击很大,家长也得跟着上火……”虽然身处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但我坚定的认为,我的女儿不需要上学前班。
1、孩子的自身适应能力是关键
我是一个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的妈妈,女儿在0-3岁之前我提前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努力将她应该在关键期掌握的技能都提前完成,所以女儿从小无论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在同龄孩子中就比较出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我不担心她一年级所面临的挑战。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偏内向,对新环境适应较慢,与同龄孩子比较接受新知识比较吃力,那妈妈选择好的学前班让孩子作为过渡,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2、家长的承受能力很重要
大部分没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上学之初一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可能会有短暂落后的情况,此时家长应该卸下虚荣心和攀比心,不要在意孩子的分数,而应该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听课状态、学习习惯等。如果妈妈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孩子暂时的落后就比较焦虑,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兴趣和情绪。女儿上学之初我就和她一起就做好了心里建设,会坦然面对她的一切问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本身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浅识。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无论是学前班,还是幼儿园大班,都不应是单纯地学知识,而是应该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全方面的提升。知识上的初步学习只是这种过渡的其中一个方面,学前班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小学在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均与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适应这些节奏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书中介绍了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德国宪法明确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不剥夺孩子珍贵的童年。科学的教育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而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过早的学习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和创新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我坚持让女儿在幼儿园大班度过了她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一转眼,她马上就要上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并没有因为没有上学前班而感觉到吃力,文艺、体育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均衡发展,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
孩子上学以后我也和很多与女儿同龄的孩子妈妈们探讨这个问题,虽然我不主张将孩子送到学前班提前学习文化知识,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是否上学前班妈妈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特点和承受能力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