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在家在学校性格不一样
2017-08-18 20:55:5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性格不一样,这对于新时代的母亲是一种常见的诉求,很多新手母亲都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外向,在幼儿园却很孤僻内向,更有些孩子是在家里很孤僻内向,在幼儿园却变得活泼好动,所以新手家长们有些会认为这孩子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孩子在家在学校性格不一样,这个问题一定是很多家长的长期的困扰吧。自己的孩子在家懒惰,任性又调皮,但是一到幼儿园,听到的都是老师对孩子吃饭好,睡觉好,懂礼貌,讲卫生的表扬。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是个“两面派”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1、孩子努力让你关注他
心理学家称:“通常,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没有得到父母的充分陪伴,那在之后的时间里,TA会从父母那里索要之前缺乏的安全感,去完成TA的情感建设”。在这个阶段中的孩子,如果父母能感受到TA的需求,并处理好与TA的情感联结,那么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通过在家耍脾气,不配合的行为来获取你的关注了。
建议父母先回顾一下自己在孩子3岁前是否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高质量陪伴,特别是双职工的父母。然后再仔细观察一下孩子平时的行为,比如TA在幼儿园很有礼貌,可是在家却表现的很无理,很可能是孩子在故意试探你对TA的爱,试探你是因为TA本身而爱TA,还是因为TA很乖很懂事才爱TA。只要你能首先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爱TA本身的话,孩子应该就不会再用故意的方式来对抗了。
2、集体生活的差异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并不缺少父母的关爱,但是因为在家的环境相对幼儿园更自由,孩子很难约束好自己,做到家园一致。
幼儿园生活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集体规则,老师对待孩子也有着统一公平的要求。其次,同龄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做任何事情都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识。比如吃饭,如果孩子能在一群孩子中间吃的最快,TA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这也是TA愿意积极做好自己的动力来源。
下面举几个父母在家常会碰到的情境。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可以试着采用一些小技巧,让孩子愿意主动改变自己。
情境1: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孩子并会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懂得分享。
处理技巧
可以允许孩子在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之前,先选择几样TA喜欢的玩具存放起来不让小朋友发现,然后在TA能够接收的范围里选择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父母还可以在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多买一两件给自己,并告诉孩子:“这是妈妈的遥控汽车”。然后,当下次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朋友,并且告诉孩子:“妈妈看到小朋友在玩我的玩具时,我特别的开心”。
情境2:让孩子收视自己的玩具和衣服,TA不会像在幼儿园里那么配合,总是说:“我不会”!
处理技巧
创造和幼儿园一样的便利环境。在幼儿园里,通常会有适合孩子身高的座椅,衣架和收纳箱,这些给孩子量身定制的物品让孩子感觉操作很方便。所以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创造一个便于孩子自如操作的环境。另外要让孩子觉得收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幼儿园,老师会用她们的巧手变废为宝,做出很多精美的收纳盒子。在家里,父母一样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容器,比如曲奇饼干罐和奶粉罐等,分别盛放孩子的小汽车、拼图、卡片、橡皮泥等,并且让孩子为每个收纳容器画上一个小标签,让TA觉得很好玩,也就自然乐于参与了。也可以在孩子完成每天相应的任务后,效仿老师的做法,给一些漂亮的小贴纸作为奖励,也许就能激发TA为此而努力工作了。
情境3:当我们说该吃饭了,孩子总是和我们讨价还价,要等会儿再吃,或者干脆大发脾气,和幼儿园的乖模样简直相去甚远。
处理技巧
可试试一些游戏的办法:比如和孩子在一块纸板上画出连续的数字标记,然后告诉TA这是吃饭的倒计时:“妈妈每分钟指一个数字,数到零的时候,就该吃饭了”!结合孩子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父母还可以来点竞争,比如和TA说:“来,我开始计时了,看看你能不能在我数完之前把玩具全部放到箱子里,然后洗好手坐在饭桌边”。也可以来点新花样,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说:“你能学小狗的样子爬到浴室去洗手,然后再学小青蛙一样跳到饭桌去吃饭吗”?如果每次都能有点新鲜的,那效果就会更好了。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性格不一样的结论其实很明显,只是很多时候作为快节奏生活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现代生活比较紧凑,父母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和天天相处的父母多多交流,一起玩闹,然而更多的父母却都在玩手机,你其实并不知道孩子是很憎恶手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