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志愿是填“家人还是自己”
2017-07-18 23:03:38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距离高考结束已经一个月了,通知书也陆陆续续的发出了。接下来就是狂欢的时候了。但是(重点词汇)家里有个小表妹今年高考,成绩考的不理想与重本线差了一点,但是由于伟大的祖国为了创造更多优秀人才取消了三本,重本线一下子就拉低很多,以前重本线也就两三万人,现在可好了七八万都是重本线好儿童,填志愿与分数已经无关了。
举一个栗子:四川某学院过去招分折线图
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分数不值钱,觉得就对了。下面是填志愿重点,请划线。
填志愿现在不要以分数为主,我总分超线20分了基本上也是好点的二本,211以上的可能性比较小(特殊的除外)。但是无论政策改变后上线学生翻几倍但是学校招生的人数是有限制的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学校对应招生的各分数段在历年高考的排名情况是可以查到的,所以考生要重点关注自己所在省的排名情况再结合分数填报学校和志愿。
这几天小表妹和他爸妈吵架了,因为高考志愿以及是否复读的事情。
小表妹的老妈一直想让她以后做个护士或者幼教,找个医生嫁了就算了。但是小表妹想读经济类的专业奈何分数有点尴尬,经济类一直是热门专业招分相对偏高一些,她家人想让她学师范类的专业,为此还衍生出到底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以及遵从自己内心还是家人期待的问题。她毕业后想留在成都,但看得上的学校有点难,于是又纠结是报本地学校还是外地学校。反正高考填志愿比高考还要纠结。
下面说下自己关于高考志愿以及复读的观点,有其他想法的欢迎来怼。
本地还是外地
你以后想留在那里就尽量去那个城市上学。清华北大那些知名度很高的学校随便了,大家都知道不存在地域劣势。
比如你想以后留在成都就尽量选择成都的学校,本熊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年号称少不入蜀不顾刀山火海也要去外地浪,最终去了北京一所普通211,为了爱情毕业后想回成都找鱼双宿双飞,飞跃万里回到成都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问你们学校是重点么?之前没听过。。。甚至有一个人事小妹给我说当时看到我的简历第一眼差点放弃了,学校不知道啊(为此感谢那个小妹多看了几眼虽然本熊拒绝那家了),心中当时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他们对成都本地的学校了如指掌但是对外省的学校知道的主要都是那些排行榜前面的学校。不止我还有其他的同事以及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综上,强烈建议你打算在哪里定居就在哪里上学。
学校还是专业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学校的优势在于他提供给你的平台与机会更多,好的学校提供的保研名额比较多,你要是第一次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可以在大学好好学习争取保研,就算是考研进入到复试阶段好的学校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加分项,加分项主要是来源于在校期间参加的活动以及比赛。
在工作期间也遇到过这样的选择,之前公司招聘复试时有两位,当时我看了简历建议选择某学院出来的学生,因为就工作经历符合度非常高而且单身但最后人事决定还是要了另外一位重点学校出来的。
有些人说现在大学生遍地走,根本不值钱找不到工作,那是因为很多公司的工作机会都先给重点高校了,有剩余的才会放出来给其他院校。有一哥们是一所比较不错的二本学校数学专业,大学四年家教经验非常丰富,但是他现在任职教育机构根本不去他所在的学校招聘,很幸运的是恰好朋友在一所重点大学看到招聘信息的时候让他抓紧机会去试试,最后用实力征服了招聘团队,现在是教育机构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学校的差异。
确定学校选专业则是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好,其实很多高中生不清楚大学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未来就业,这个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就可以解决。
综上,建议志愿填写时以学校为主,毕竟最终都是要工作要吃饭的,很多大学毕业并没有专业对口。
自己还是家人
父母能陪你走完人生的前四分之一,但是余下的都是自己决定。所以若是和父母的想法有差异先和父母商量,但是遇到表妹家这种就直接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作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学习学不好,工作不上心,心情不美丽,生活从此就是一筹莫展的状态。父母亲人或许有很多的阅历指导你但是有时代的差异、有个人的差异。最终决定还是在于自己,毕竟生活是自己的。
复读还是不复读
高考失利后很多人在纠结要不要复读,复读要是好我就能上心仪的学校,要是运气不好考的更差怎么办?关于复不复读要分人分情况来讨论,以下是个人想法。
正常发挥时可以选择复读,正常发挥说明心态还是比较好的,抗压能力也不错。可以选择复读提升一些分数。
超常发挥时建议能走尽量走,心态好发挥好但是超常发挥毕竟是偶然事件,补习提高的范围和超常发挥的差不太多。比平时多十分这种不算超常范围的。
失常发挥,失常发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不舒服大意之类的原因,这类可以选择复读。一种是心态不好并且这种心态是常态的不建议复读,复读的压力很大,越到后面压力就越大。高中学校每年复读的就好几千人,一诊模拟一般是复读生比较好但是越到后面复读生越考不过应届生。因为心里压力太大了,面对着家人、同学、老师、过去的自己还有期待的自己,很多最后都疲软懈怠了。
综上,根据自己高考的情况以及自己心理状态理智的决定是否复读。决定复读一定要给自己明确的计划(有过经验计划应当更加明确准确)。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一定要学会辨别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真伪
2017-07-18 22:58:17
高考志愿:你热爱的才是正确的
2017-07-15 22:28:05
高考完的暑假,毕业清单你忘在了哪
2017-07-15 00:19:01
面临新高考,要不要选择高复?
2017-07-15 00:16:45
高考录取不理想,你考虑过留学吗?
2017-07-15 00:14:35
高考失意,如何迈过这道坎?
2017-07-15 00:13:01
你只看到高考状元的光鲜,却忽略了他们的辛勤
2017-07-15 00:11:42
中国高考落榜生逆袭成为美国教育达人
2017-07-11 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