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失意,如何迈过这道坎?
2017-07-15 00:13:01 来源: 子路教育网
6月24日,湖南高考成绩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剧情,年复一年的上演。
25日一早,如兮(化名)的妈妈就在微信上留言:林老师早上好,这么早打扰你很不好意思!实在是因为女儿高考分数不理想,情绪十分低落,迫切想得到您的帮助,请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呢?
正好当天的时间还有个空档,就把这个时段安排给了如兮。
如兮的妈妈又说,您方便的话,时间可以长点吗?
我告诉她,我的时间是按照小时计费的。她说她知道,她担心一小时不够,所以希望能有更长的时间。我没有进一步追问如兮的具体情况,但据此判断,如兮应该是非常沮丧和难过的。
上一个来访者结束咨询开门出去的时候,我发现如兮母女俩已经等在了门外。如兮的身体很结实,尽管在失意之时,仍有明显的青春活力流溢,言行举止得当,可见她在良好的家庭教养里长大。
如兮的妈妈也想参与咨询,我告诉她,这需要征得女儿的同意。她将目光转向女儿,如兮边看墙上咨询师的资料,边坚决地拒绝:不行。她无奈地笑了笑,说:那我在这里(接待室)等你洛。
一个小时之后,咨询准时结束,根据如兮的情况,我认为没有加时的必要。走出咨询室,如兮脸上的表情即刻被她妈妈捕捉到了,“哎!你终于笑了!”
两个多小时之后,如兮的妈妈再次在微信上问我:如兮回家后,情绪好了许多,有说有笑了,这应该不是故意掩饰的吧?
我哭笑不得,不得不叮嘱她:相信孩子。请别这么暗示自己,更别这么暗示如兮,催眠无处不在。我刚帮助她到正向,您别反向。
如兮的妈妈发了个“OK”的手势,说:“谢谢您的专业指导!”
那么,在咨询室的那一个小时里,咨询师究竟做了点什么,可以让如兮破涕为笑?下面,我将在不违背职业伦理——即在不泄露来访者隐私的情况下,简述咨询的思路,以期让读到此文的家长,能够有所启发,尽快帮助孩子走出高考失意的阴霾,走出人生的低谷。
一、在倾听中接纳与共情,发现孩子的力量
当如兮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我从解读她诗意的名字开始,缓解她新到一个陌生环境里的紧张,然后轻问:看起来,你挺烦恼,能跟我聊一聊吗?
如兮告诉我,她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单凭文化学科就能考一个二本。为了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她又学习了编导,教专业的老师对她在这方面的天分大加赞赏,因此,最初,她的目标是上985至少211高校。后来参加联考,成绩不理想,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学习了两年编导的她,居然不如一个只学两个月的人。她非常难过,常常哭泣到深夜。父母看到很着急,妈妈情急之下甚至安慰她说:没有关系的,如兮,你现在不读书了,去打工都行,爸爸妈妈只要你过得快乐!可她不愿意这样,她觉得她不甘心,她强打精神,继续上学,把目标降到普通一本。再后来,参加校考,通过了几所一本学校,只待高考成绩出来。她没料到,高考成绩她会达不到二本线(艺考生上一本要达这个线)。现在只能上一所二本大学。从985、211,到普通一本,再到二本,这个落差太大了,她一想到她的同学都坐在好的大学里学习,而她只能去二本,就悲从心来......
在如兮叙述的时候,我及时贴近她的情绪去解读她的内心感受。“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你感觉痛苦、沮丧。”“妈妈这样安慰,你觉得更难受,你梦想的人生不是这样的。”“你接受不了这样的高考成绩,你平时的成绩不止这个水平”“短短的几个月,你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真难为你了。”“你不甘心自己,比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同学就读的大学差。”
这样的共情,让如兮感到,咨询师是理解她的,咨询师的话击中的正是她的内心,她愿意继续表达。此时,咨询师并未将自己仅仅定位于一个倾听者,我还做了另外一件事,从如兮的倾诉里,发现她的力量:“真没想到,在那么痛苦无措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你,居然能够坚持下来,调整目标,继续往前,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这样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呀。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发现,令如兮意识到,原来自己是有力量的!她那固着于伤痛上的注意力,就会转而去思考,的确啊,我当时做到了,我是怎么做到的?
友情提醒:在孩子需要倾诉的时候,家长需注意,不要着急给孩子讲道理或者宽慰孩子,道理也许孩子都懂,宽慰也许不是她想要的,TA只是需要倾诉,需要陪伴。那么,抚慰孩子第一步,就是听孩子说,关注TA的感受,与TA共情。当然,如果还能够发现TA的在悲伤中被自己忽视的力量和优势,就最好不过了。
二、拓宽思路,从当下到未来,改变认知。
“如兮,我知道你现在在想,凭什么我这样一个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有编导天分,学了两年编导的人,考得比仅仅学两个月的还差?凭什么平时成绩不如我的人,高考考得比我都好?”如兮睁大眼睛,点点头。
“如果我们只照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确没有出路,最后只能解释为,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我们试着换一种方向去思考,你看怎么样?”如兮继续点头。
“我们来分析一下考试制度。为了公平起见,避免拼爹的局面出现,高校选拔人才就只能依赖于考试。而考试,可以考出对知识点的掌握,却无法识别一个人的才华。别人学两个月,就考得比你好,只能说明,她的应试能力比你强,而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从来都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做编导的人,得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话。”如兮若有所悟。
后来,我们一起又就“恢复高考来,3000多个状元没有一个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第十名现象”进行了交流。强化一种认知:应试能力强的人,未必综合能力强。而将来走入社会,靠的不再是应试能力。
改变了认知,再把思绪拉到未来。“据我观察,高考成绩揭晓之后,考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春风得意马蹄疾’型,沉醉在高考成绩耀眼的光芒里,一晌贪欢,蓦然回首,岁月已轮转,光芒已阑珊。二、‘凄凄惨惨戚戚‘’型,沉溺在高考失意的阴霾里,混世度日,仓皇应对,蓦然回首,大学四年,又已浪费。第三种,睿智型,认为无论得意或者失意,都只是过去,人生绝对不是一场考试就能决定的,在第一种人沉醉于光芒中,第二种人沉溺于哀伤中,这类型的人,已经在开始计划如何赢得大学时光和未来的人生。什么时候考英语四级六级,什么时候考专业方面的什么证,什么时候开始考研准备。待别人醒来,他们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笑问如兮,“你会是哪一种?”如兮咧嘴,笑了笑。
友情提醒:由于人生阅历尚浅,遭受打击时,孩子的思路是比较单一的,注意力容易固着在某一点上。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有开拓性思维,去帮助孩子看到他们所看不到的。
三、化尴尬为力量,从容应对,笑谈人生。
我问如兮:现在感觉好些了吗?
如兮点点头,又说:我还是觉得难以应对。每次出去,总会遇到熟悉的人关心地问:如兮,你考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想有个地洞钻进去。
我回应:嗯,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
如兮说:我总是匆匆逃离。
我共情她:我理解你的感受,换若我,也会觉得难堪、难过、难以应付,然后产生逃避心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本能的逃避。我们来探讨下,除了逃避,有不有更好地应对方式呢?
如兮想了想,摇头。
我说,在我们逃避的时候,其实向别人传递出了一种信息,我没考好,我很脆弱。你看,可不可以这样传递信息。首先,“谢谢阿姨的关心!”,传递我的教养;接着,“这次没考好,成绩不理想。”,传递别人想要知道的内容;最后,“不过,我争取以后更努力,尽量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心!”传递出我的坚强和对未来的态度与信心。
现在,假设我就是一个关心你的阿姨,我们来试着练习一次!如兮,高考成绩出来没?
如兮低着头,开始弱弱地说:谢谢阿姨的关心!
我鼓励她: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然后说!
如兮将头抬起来,直视着我,用正常的音量,一句句的,将三种信息传递了出来。说完,她松了一口气,感叹:原来这么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我笑意盈盈:祝贺你,你经历了很有意义的一次成长!
如兮说,是啊,这几个月,我遭受的挫折,比过去十几年都多。这对我,真是很好的一次成长。
友情提醒:高考的失意,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应对,需要父母跟孩子探讨出比较好的做法,否则会加重痛苦,延缓从低谷走出来的脚步。一旦从容应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