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恰不能离开地面(桌面)是什么意思?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高中物理留言板是高中生与物理栏目编辑、老师交流的平台。
如下的这几个问题,是近期一些同学在留言板的留言,我们做一个统一的回复,有同样疑问的同学可以仔细看看。
问题和答复如下:
物理知识点问答
【问:弹簧问题中,物体恰不能离开地面(桌面)是什么意思?】
答:物体恰好或刚好不能离开地面,是介于离开与未离开之间的特殊态,此时地面与物体没有压力作用(离开),此时物体上升的速度也必须为零。
同学们可以借助于零与正负数关系来理解。
【问:进行受力分析,对分析对象的选取有何参考依据?】
答:通常情况下,我们采取能大不小的原则,先研究整体,需要的话再去分别研究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
另外,研究对象必须是固定的外形,或者说构成它的各个部分不能发生相对位移。
【问:温度反映哪个微观量?】
答:本质上,温度反映的是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
平均速率决定平均动能,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温度高的分子平均速率大(单位时间内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其内能也就越大。
另外,同样条件下,由公式pV=nRT可知,p和V的之乘越大,则T越大,平均的动能就越大。
【问:人造卫星加速后为什么速度反而减小?】
答: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加速了之后速度一定会大,比如竖直向上给某小球一速度,速度会反而减小。
人造卫星加速同样的道理,加速,是增加了人造卫星的总能量,而总能量主要转化为了卫星的势能,动能反而随着半径增加减小了。
【问:总结哪些物理内容?】
答: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对物理学习非常重要。
值得认真总结的内容有很多,举几个重要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经常遇到的题型,自己近期作业中犯的典型错误,这些内容都有必要罗列起来,都有可能出现在考试中。
只有在平时多总结,多分析问题,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