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情节,对故乡的根
2017-07-18 23:34:18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这两天新化老家水灾,县城多处被淹。听老父亲说村里老房子的后山有些塌方,老屋(上图)有点危险。突然几缕思绪,拉回十岁以前的那段时光。
房子是我出生后一年1979年盖的,对于盖房子我并没有记忆。我家是村里最后一户,与邻村还隔着几座山头,一条山路延伸过去,两头不着,到现在还没通公路。
从记事起,家里有一台韶峰牌黑白电视机(爸爸那时是乡里唯一的赤脚兽医,条件尚可),早期比较有印象的一部电视剧是墨西哥的《卞卡》,有一百多集。
后来,三哥在外面跑运输,不时的往家里带回一些新鲜玩意,先是一台收录机,日夜没停的放《一剪梅》。接着是一台电子游戏机,连上电视可以打魂斗罗。但标配的3条命不够用,后来好像知道了开启时按“下-上-左-右-A-B”有30条命,开心疯啦。
说说过年。新化老家过年习俗有点怪,年三十晚餐比较简单,没有太多鱼肉,但有两样一定要吃,白菜炖粉条和砧板肉,吃完就睡觉。这倒没什么,奇怪的是大年初一一定要天亮之前起床吃早饭。爸妈早上四点起床弄这餐饭,鸡鱼雪花丸子腊肉,海带鸡蛋粉条等,家里头所有好菜全部要做齐,摆上一大桌(哪怕一家三口也要摆一桌),而且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吃完。
那时很多人家里有了电视,电视里有春晚。头天晚上看电视比较晚,第二天要天亮之前起床是有困难的,特别是不懂事的小孩子,被父母强行叫醒,打骂着上桌,新年第一天就是一顿哭。
后来问了九十九岁的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吃年饭呢?奶奶说她也不知道,反正祖辈是这样传下来的。不过她说她小时候,一年中只有这一餐饭有肉,要赶紧吃完,因为天一亮地主会带着狗腿子,拿着鸟铳来家里追债,还剩有腊肉什么的都要被抢走的了。
那时少肉吃,我对这顿饭很期待,没睡醒也不介意。还记得好几年的大年初一都是一场大雪,五点钟被父母叫起,推开门便看到漫山遍野的雪花,摸着屋檐吊下来的冰柱,踩在厚厚雪里嘎吱嘎吱的响声,在雪地里放几响花炮。再回屋看着大桌的好菜,桌下烧得旺旺的火炉,一家人围坐开开心心的吃饭。那种心情、那股子兴奋劲非言语所能形容,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接来下的人生永难再有。
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的玩伴,加上我有四个,一起放牛,一起打牌,一起溜铁环,一起打四角板,一起弹珠,一起用铁圈圈砸一分两分的硬币赌钱,一起去后山雪地里追野兔,一起上小学,一起往学校的鱼塘里添草…历历在目。可如今的事实是,其余三个玩伴现在已经死了俩,一个肝硬化,一个在外打工时意外死亡,生命无常!我现在还能依稀记起他们的模样。
广东的清明传统保持的很好,在外求学和工作的年轻人都会回老家,祭拜先人。我们那边年轻人回的少,去祭拜的都是老人居多。年轻时在外闯荡,没有想起自己的祖先,等到老了有些孤寂,怕自己走了之后,下一代也像自己年轻时一样,没有人来看。所以叶落归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每个人都是吃母亲做的菜长大,不论她的手艺如何,不管你后来吃过多少山珍海味,内心都会永远眷念那种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不管它是多么普通,不论你走到哪里,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的情节。
有时候做梦,还是偶尔会梦回那个小山村,梦到那条长长弯弯的小路,梦到屋前屋后的那些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