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的金钱观日记
2017-07-15 21:59:51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看待金钱的,我家这个金牛座的儿子,好像从小就是个小财迷。记得当时我们夫妇俩对他这一点很是发愁。
2009.4年轻人的innovation
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又开始大发感想:“我们这个单元语文学完了,要写篇作文《假如我是......》,还发了篇范文《假如我是爸爸》。上面说,假如我是爸爸,我就让孩子玩得多多,作业少少。哼,要我写,就写《假如我是教育部长》,大家都不用上大学。”
“大学都不上,您还当什么教育部长啊。”我立刻嘲讽了一下。
然后突然想起昨天和合作伙伴的交流,讨好地跟儿子说:“不过,你有什么发大财的想法吗?昨天妈妈和一些叔叔阿姨聊天,我们都觉得自己老了,想不出好方法发财了。只有你们这样的孩子才有创新的思维。所以,你好好帮妈妈想想发财的想法。”
望着儿子困惑的目光,我又鼓励他说:“你知道现在孩子和以前孩子的差别吗?以前的孩子也就踢踢球,玩玩泥巴,最多用BASIC编个小程序。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接触电脑,接触社会,还自己办公司,早早就创业了呢。”(一不留神,把昨天的那套词又背了一遍。脸红一个先)
儿子一听,立刻兴奋地说:“对呀,把游戏都放进去,让小孩玩,肯定赚钱。你看,摩尔城堡。。。。。。”我打断他说:“游戏虽然能赚钱,但是不能总玩呀。要想正经的事情,大人都要向你们学习的事情,这就是创意。”
儿子似乎听明白了,若有所思地提了第一个创意:“我觉得可以给学习吃力的同学印毕业证,这样他们就不发愁读书了,而且肯定能挣到钱。”
“这可是违法啊。”
老公和老妈立刻跳了起来,老公更是进行了十分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教育。我很无奈地想:儿子怎么跟中关村天桥下的小贩一个思路,关键是,就连违法买卖,都这么没创意。
儿子听了半天教育后,突然两眼放光,又冒出了第二个创意:“嗨,这么麻烦干嘛?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弄台印钞机印钱就行。”
哐当当,我就觉得眼前一黑......
2009.6儿子的数学报告
这是儿子本学期的数学实验报告,据说要占总分的30分。内容都是他自己写的,我只要求他改了一个地方:实验反思。
原来的实验反思是这么写的:萝卜块切大了,浪费了不少。以后要注意。
2009.8怎么会这样
最近会经常跟老公抱怨:怎么会这样?!儿子这么抠门、功利、见钱眼开,到底跟谁学的?老公总是长叹一声,然后来一句:教育失败啊!
周六,上海豆豆叔公家的意涵哥哥来了北京。意涵也是三岁练琴,现在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学生,上海市钢琴金奖获得者。俩个沈家兄弟坐在一起,哥哥谈起音乐来眉飞色舞,技巧、表达、外加音乐家的特点和逸事说得头头是道。再看一边的弟弟,早就目光呆滞,不知道神游到了哪里。直到哥哥发邀请,请弟弟再去上海家里玩,那个小的才好像突然回过了神,吃了药般兴奋地说:对呀,你们家的房子好大啊!我和老公对视一眼,羞愧难当。没想到,儿子又来了句更雷的:你知道吗?你们家的大房子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想,旁边的老公可能和我一样,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第二天,和几个朋友约好去大觉寺。儿子一听说赵YY阿姨也去,立刻很兴奋地说:赵阿姨把我和我爸踢出(开心网)朋友圈很久了,我得跟她说说。
果然,见了赵阿姨,第一句话就是:赵YY阿姨,你把我加回好友吧。我保证不贴条了。赵阿姨矜持半天,最后来了一句:那看你今天表现吧。就这一句话,儿子立刻成了赵阿姨的跟班。我和老公自己溜达去了,一会儿见儿子,背着赵阿姨的包包呢。再一会儿,扛着赵阿姨的大雨伞呢。
等到了茶室,朋友们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儿子也太逗了。然后纷纷给我们讲述儿子的雷人言行。
据说,自从赵阿姨要求看儿子表现,儿子就开始行动了。
先是对赵阿姨说:赵阿姨,我来帮你背包吧。
背了一会儿,大家笑他:这是Q哥哥的包,不是赵阿姨的,你白表现了。
儿子说:嗨,我不背,还不是赵阿姨背着。
Q哥哥理佛出来,看包在豆身上,实在是不好意思,自己背上了。
儿子又马上跟赵阿姨说:赵阿姨,雨停了,要不我帮你拿伞吧。
朋友们最后还不忘告诉我们,你们儿子说了,你们觉得对他教育很失败。我和我老公听完了,简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那天和赵阿姨说起这事儿,赵阿姨想起他小时候带他去天津看航母,他非要甩了我们,坐赵阿姨的车。不到五分钟,就把我家家底:有几辆车、房子啥的都汇报了。我听了没敢说,他五岁的时候和我们项目组一起出去玩,还没到地方呢,我同事们连我老公背心上几个洞都知道了)。
一会儿,JEFF叔叔到。JEFF叔叔刚从上海搬回北京,大家不禁说到房子问题。
一群大人又打趣问儿子:你有没有好的房子推荐给JEFF叔叔呀?
儿子一边看小朋友玩游戏,一边问:准备出多少钱呀?想要买什么样的房子啊?是联排还是独栋啊?那副腔调,真跟个卖房子的销售似的,又惹大家哄堂大笑。
赵YY说:不错,比公司有些销售都强,还知道问客户BUDGET呢。
晚上回到家,实在是郁闷。我和老公都完全不是那种目的直接、利益驱动的人,言传身教都不应该呀,怎么儿子竟然成了这个样子?问当了大销售的大谦舅舅。
大谦舅舅说:你儿子该派到华东当销售去,在华北当销售对他来说太容易了。你和老公有盼头了。然后又说了句话,才算是对我稍许有了安慰:现在的孩子,你才能教他多少啊!
以前,我总安慰自己:儿子现在这样,长大以后可能正好相反呢。再以自己小时候孤僻到近乎自闭,现在却成了话唠来佐证。但现在却越来越不乐观,儿子的发展方向似乎已经完全OUTOFCONTROL,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怎么会这样?
2009.9开始小升初的生活
九月一日,儿子开学了。这是小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学年开学,我们也光荣地成为了小升初的一员(不知道这个名词什么时候有的,我只能庆幸儿子早生了几年,否则我还得学一个新词:幼升小)。
这两天,儿子每天都在睡觉前说一句:平凡的一天又过去了。我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开学头天晚上,儿子跟我说:人一辈子就是在为那几张纸奋斗。读书的时候,是卷子;工作了,就是本身其实不值钱但却代表钱的纸。那叫一个深刻呀,让我无言以对。
昨天晚上,和老公学习儿子最新的英语考题,我觉得自己真得重新上趟小学了。
(这一段是不是放在童言无忌里更好)
2009.9是谁让孩子们变得如此现实
前两天与主席聊天,谈及儿子关于人生奋斗就是为了几张纸的说法。主席感慨道:现在的孩子真是现实啊,哪里像我们那个时候。。。。。。我随声应和之后,却又突然惊醒:真的是孩子们现实吗?他们所说的,何尝不是我们天天说给他们听,演给他们看的?
孩子主动参加的兴趣班,我们做家长的会说:这件事有用吗?小升初的时候又不考!
孩子不想参加奥数学习,我们做家长的又会说:知道你不喜欢,我也没办法。只要你考上了XX中学,你就可以不学了。
孩子们当不当班干部早与为大家服务无关,而是与小升初挂上了钩。09年海淀区的推优生百分制中,明明白白地给各种干部排了分:大队长,大队委:4-6分;中队长,中队委:2-4分等等
学校通知自觉报名参加国庆游行,家长们首先考虑的是:如果不去,会不会影响评三好和推优......
我们的孩子,每天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种氛围。
儿子跟我说,自己当了大队委,除了要完成大队老师的工作,以前干的班长的事情还要干,而新当选的班长除了挂个名,什么也不用干,觉得不平衡。我跟儿子说,当干部做事情,不只是为了那个名,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做事的能力,不用计较别人怎么样。要相信,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再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和幸福,这种幸福是那些不肯帮助别人的人体会不到的。儿子似懂非懂。学期末评三好,儿子高票当选,回来跟我说,妈,你说的对,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我欣慰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回报,但又担心,如果哪天没有了这份回报,他就再不肯去助人。
前一段,看深圳电视《经济“郎”眼》。郎咸平教授说,超女、快女之所以能够风靡,与中国人渴望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息息相关。你,我,他,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某种现象的参与者与推手,谁都不要推托责任。所以,现在的孩子现实,不是因为孩子们生来现实,而是他们成长的这个时代是个现实的时代,培养他们的父母变得越来越现实。
而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曾经还有过理想,那也不是我们的骄傲,而是培养我们的父母、我们成长的时代曾经是充满理想主义的。
豆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他白姨曾义正词严地提醒过我:以后不要说你儿子这不好那不好,孩子的缺点都是你们身上的。以后发现孩子的缺点,就好好找找你们自己,看你们是怎么把缺点教给孩子的。所以,不要指责孩子们太现实了,该指责的是我们这些太现实的家长。如果,未来的社会变得越发现实与自私,那也是我们的耻辱,不是孩子们的。
(这段纯属议论文。但主要也是在检讨自己的教育问题,所以我吐槽儿子,从某种角度也是在批评自己。)
2009.11那就把粪土给我吧
某天,我跟老公说:最近和他郁舅舅聊天,郁舅舅貌似比较郁闷。老公还没说话,儿子立刻问了句:郁舅舅的股票是不是跌了,要不他郁闷啥?
周末在线上碰到他郁舅舅,我说:我儿子说了,你肯定是股票跌了才郁闷
郁舅舅很愤怒:你们都是怎么在儿子面前说我的?!怎么给他留下这个印象。你告诉他,现在郁舅舅视金钱如粪土。
晚上,我跟儿子说,郁舅舅让我告诉你:他视金钱如粪土。
儿子问:啥意思?
老公说,就是他根本不在乎钱。要不,你让郁舅舅把粪土给你吧。
儿子一听高兴坏了:对呀,让郁舅舅赞助一下我们家吧。反正搁在他家里也是粪土。
什么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我想一定就是这样的。
2010.1钱能干什么
据说,阿凡达让所有北京人都感受到了春运。我和他杜舅妈就在感叹iMax版本一票难求的情况。
我们正讨论怎么才能买到难得的iMax3D版本的票--华星已经卖到了10天后的票,还只有第一排的位子。一边埋头吃饭的儿子突然问了我一句:一张票多少钱?
150。
那你花300,肯定能买到当天最好的票。
你钱多得没处花了吧!
回头告诉老公,我们俩感叹:孩子已经知道用钱能使鬼推磨了。
2010.2有偿家务-钻进钱眼里的儿子
寒假开始,学校要求孩子必须在假期里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过协商,儿子选择了每天收拾自己的房间和给全家倒垃圾。
假期过半,孩子完成得还不错。培训和考试任务也渐渐减少,儿子有了新打算。周六的中午,他突然问我:“妈,我要是自己洗袜子,你给我钱吗?”臭儿子,刚有点儿时间,就开始琢磨挣钱了。“你洗自己的不行,洗别人的可以。”“多少钱?”“五块钱一双。”
一边的姥姥立刻拦住了我:“你这个价格可太高了,十块钱就能买三双。”对呀,到时候儿子用我自己的钱买袜子给我,可不就什么目的都达不到了。“对。一块钱一双吧。”儿子考虑了一下,竟然答应了。
中午吃完饭,儿子钻进我们屋,找出他爹的两双臭袜子就要动手。我拦住了他:“我们只是给出了价格,没答应让你洗呀。你还没有证明你洗袜子的能力呢。你得先洗两双让我们看看。”
儿子二话没说,从自己鞋里脚下扒了两双袜子开洗。十五分钟后,提着两双洗好的白袜子给我们看。我和老公强忍住笑,假装仔细检查了一遍,认可了他洗袜子的能力。于是,儿子又进了卫生间,开洗。
二十分钟了,他还没出来。我忍不住进去看看究竟。儿子一边用力搓着,一边跟我说:“老爸的袜子多少时间没洗了?这也太脏了吧。”又过了十分钟,儿子终于提着两双洗好的袜子找他爹来了。“爸,你看,这个可以吧。”“行,挺好。”“你得给我两块钱。”他爸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到了儿子的手上。
晚上,儿子感慨地说跟我说:“我爸的袜子太脏了,我该加价五毛。”
对于这种起哄架秧子的机会,我自然是不愿放弃的:“对对对,应该加价。你今天洗了两双,得再要一块。”
儿子的回答倒有点儿让我吃惊:“五毛就行。另一双没那么脏。”
我和老公大笑:“看来,你还挺实诚的。童叟无欺。”
今天一早,姥姥感慨小朱阿姨回家过年,没有人擦地了。
儿子连忙问:姥姥,小朱阿姨擦地多少钱啊?有十块吗?
姥姥说,你擦就给你十块。
于是,儿子临出门前特地跟姥姥说:您上午可千万别擦地,一定要把它留给我啊。
仔细回味这两天儿子的言行,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从建立金钱概念过渡到拥有挣钱愿望了。孩子的成长总像春天里破土而出的种子,有种不顾一切的蓬勃的生气。让我们这些大人既欣喜又心慌,既惭愧又欣慰。突然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对于孩子成长中各种思想的萌芽,只希望自己的力量能够好好呵护,让它朝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