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华》初中爱情故事 - 来自单衫杏子
2017-07-12 21:55:46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与你相识,在春水渐涨,燕子来时的青葱岁月。每个人曾都有一段记忆难忘,我也是。在书店里的藏书架旁,或哑然失笑,或沉默不语。猛然,书中的故事撬动了尘封许久的记忆。
那时小,不暗世事,记得堂外公还是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学习在一个小小的学校一贯的好,我总是被他当作人才来培养,以致不惜自己的休息时间,逢着乡里的竞赛都要让我苦苦复习一段时间,放了学就去外公家补习功课,外婆煮好饭就一起吃,那时很害羞,没有父母的准许连吃饭都不太敢大方动筷。
还记得老师家旁边也有一枚与我年纪相仿的姑凉,不大惹外公家喜爱,有一次我在炉边做试卷练习,她也跑来凑热闹,我是孩子,但又天性敏感的察觉到她是不受欢迎的,我完全没有一点大人的复杂,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但这姑凉后来几年里长得亭亭玉立,成绩也逐渐变好。直到懂事才知道,那时不讨喜,可能只是成绩不好而已。而后来成绩变好也没有能改变什么,因为她开始早恋又被大人认为是一个不良少年,初中那会,关于早恋太有感触,当然不是自己去亲身体验了一把,而是身旁的同学大多都在早恋,所以自己恰好成了那个传情书的月老。
月老当得很开心,然而旁边人都在要么恋爱,要么暗恋的时候,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有些狂躁。
初中是孤独的,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真正的农村转移到镇上,镇上虽然也穷,但会比农村好一点儿,至少有钱还是能换到想吃的油炸面粉鸡腿,豆浆油条,水煮方便面。要是在实实在在的农村有钱也只能收藏着。
在读班级里,只有几个是小学同学。其他几乎是中心小学的。生性不大喜欢主动去交朋接友,所以那年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热热闹闹。渐渐的喜欢一个人看课外书,如《青年文摘》,或类似《意林》这样的书刊,到现在已经忘记了具体看过什么,只记得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是因为孤独,所以看书。但那时不会这样坦然地承认自己是孤独的,这些都是回首时如行云流水,多年以后的云淡风轻。
每到一个环境始终希望有个人陪伴,但不用那么多,那么复杂。不喜花太多时间去打理人际,也不太愿意让自己强迫自己去交一些所谓的朋友,就这样,非常尊重内心。但我强迫过一次。
高二那年,又分班,开始熟络的朋友,又被文理科隔了一条难越的红线。我们是朋友却很少往来。曼姐是其中一个,自从分科,她去了文科班我们就像异地恋一样偶尔才相逢,直到高三毕业典礼那天我们才有过第一次同框,高三之后更是聚少离多,直到大学毕业回到故乡,前几日才有了第二次同框。暮色降临,骑着电瓶车回来路上,坐在水哥身后,迎着很大的风,我笑言,和曼姐一定是君子之交了。多年很少相见也很少联系,但一如既往不变的感觉,就是那种没有压力的感觉。
而我强迫交到的一个朋友是大傻,人生不再有第二次强迫了。我长大后,有人总是说羡慕你这么高,于是苦恼的和别人提起悲伤的过去,我从小就比同龄人高,有时高出一个头,所以我很自卑。然后他们听完,嘻里哈啦笑我,一边吐槽,只有矮才会自卑,第一次听说长得高还自卑。其实自卑不分高矮的,当你发现你和身边人都不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自卑了,你难同别人一样。就像一个汉族人被分到一间宿舍后发现整个宿舍都是少数民族。啊,你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啊。如有一个人要受到排挤,一定是你了,哈哈!
所以那时很想找个高的同伴。一眼就相中了大傻。恩,足够高170cm促促有余了。
她倚靠着二楼教室外面的栏杆,穿一条把自己严实包裹的牛仔背带裤,感觉整个人都陷在裤子里。我趁机也倚靠在栏杆旁,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聊天,初衷就想找一个和我一样高的伙伴,很有目的也很真实。后来是真正喜欢唐大傻,不是因为终于找了一个比我高的人做朋友,而是唐大傻真的很傻很真心。许多许多的缘分相遇了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山长水远。
年华里,会遇到形色各异的路人,有的停留驻足,有的挥手远去。有的长大,有的老去。语文老师已经退休,很多年的时日累积,多种陌生的重叠,见面恐怕也认不出我来了。
岁月,斑驳陆离。来时的燕子,漫无边际地迁徙。后来的人,依旧在惶恐里长大,迅速地衰老。而我,珍藏着青春里的人事,如酿一坛美酒,独自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