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
2017-07-02 02:33:53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一比方1、定义
比喻便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各异性情的事物之间的相仿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2、构造
比喻大凡由三个一边构成,即性子“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喻体“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和比喻词“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
3、组成条件——当心事变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罐头”和乙“叭”注定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务必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创设,不然比喻不行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底下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脾气像母亲。——同类事物做较量
②这天阴森森的好象要下雨。——呈现寻觅
③不要带着思想担任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现象的说话分析思想。即经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鲜明、不理解、不精通、不分解的事物得到认识和解析。
所以,必须是用人们所熟练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借光。呃,借光。”,以让人对其实不认识的事物高兴认识,毫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概括目的关键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利用比喻撤消这种诧异性。例如:
凶恶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疲惫老时歇息,恰如一只蚂蚁,炎天极力收集食品,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景况。本体的特点向来鲜为人知,用比喻加以描摹,公众便一目清晰。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懦弱,雷同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要精细性的明白,进程比喻,指理会这种特性的程度。这不时是可以感触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认为地狱移到了人世。
④确信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好处假使不让阐发,它也象麝香那样,被覆盖住,却不能阻挠它香气四溢。
轻佻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覆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粉饰或丑化本体。前者“波浪”则是讪谤、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诚实的伙伴。
例2:老大之年是生命干练之果。
例3:夏季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艰难人工之瑟瑟颤抖的阴魂。
5、比喻的效力
比喻的作用紧要:化平素为活跃;化深厚为肤浅;化欠缺为具体;化琐碎为简便。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岭”直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央用比喻词“录音机”等不断。多见表面是“电车”是、成了、变成“星星”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稿纸”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表率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恶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红领巾”博喻。连用几个喻体相关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浩瀚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类似、似、似的、似乎、好像、好似、如、坊镳、有如、仿佛、比如、相同、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油蛉”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眼旁观成竹在胸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不可胜数
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
申明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兄弟
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
滔滔不绝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
肩摩毂击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
光明磊落弃明投暗人老珠黄犬牙交叉
血海深仇犬马之报
c借喻:
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蟋蟀”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开放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纯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太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派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凶横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觉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纯洁的羽毛,轻轻的飘零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美丽,像一位站在小河边,一稔白衣服的少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溶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澄清见底,坊镳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寂静地躺在大地的胸怀里。
⑨岸边的华灯反照在湖中,如同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端。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伶俐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净的精神涂抹一层光芒。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精巧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联贯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严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荡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醒目,斑斓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眺去,泰山岭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二拟人
拟人修辞办法,就是把事货物行化,将本来不具备人步履和热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占有动作和感情的式样。
表达功效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举动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表情,让读者感到所描述的物体显得更活泼、靠拢,使着述奇特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海潮一壁称赞,一边冲向高空去应接那雷声。
“鸟儿”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和,尽管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爱的林木,但是谁也不孤峰崛起,咄咄逼人。“青蛙”
③录音机回收了女主人的指令,“高粱”地一声,不唱了。“向日葵”
④街上万分繁盛。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垂柳”“芦苇”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乐,仿佛对张教授那漂亮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鞭策……“樱花”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暴露脸来……“小草”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等非生物行动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单是四周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意思。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边弹琴。“冬天”
②鸟儿将巢安顿在繁花似锦嫩叶旁边,快活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宏后的喉咙,唱出动听的曲子,跟微品格风骚水应和着。“正义”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真理”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沉寂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含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血色海角。柔弱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爱抚着快熟的稼穑;稠密的芦苇,经心肠保卫着脚下暗暗开启的野花。“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⑤风雨能蹧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颜么?“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本体”、“借体”、“本体”、“借体”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见识拟人化。例如:
①本钱就是从新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到达世间的。“石头”
②这里叫教条方针休息,有些同道却叫它起来。“石头”
③你新的华夏,黎民的中国呵,你毕竟在旧中国的母体里,发展,巨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出世了。“帆”
④祖国概况四个现世化,科学工夫欢乐地赶来加入,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属下。“旌旗”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仍旧厚厚地盖在地上,当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隔离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期赖下去似的。“圆规”
⑥公理被绑着示众,道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构陷,总理也死而受冤。“烽烟”
上面这些例句,把“囤”、“亮了囤底”、“锅”、“揭不开锅”、“李公朴”、“捧腹”、“笑话”、“大、多、高、强、深……”、“小、少、低、弱、浅、……”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工具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手脚和语言技能。童话中拟人化的鸿沟十分广阔,包含对动物、植物以特别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德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即是生活中切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还是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倘若写月亮和星星也有如此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端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但不能背离所拟之物素来的特点,并且还要照望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连,和摆布它们的天然和生活次序。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探望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诈骗道理相关或附近,结构沟通或相似和口气相同的词组“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或句子并排“以感觉写感觉”,到达一种加紧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亲切相关、语气类似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分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层次昭彰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怀,节拍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光亮”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一唱三叹,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蔼势,强化中间。
具体的运用如下:
“响亮”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描绘过细。如:“热闹”
“冷静”用排比写景,可将景色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通感”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两句都很好地出现出了景物的轻微特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排比说理,可将意义说得充足透彻。好比:“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你笑得很甜”“甜”(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束一段:(本体>既归纳了全文,又表达了和书之间的迷惑之缘。
(喻体>
(本体>
恰边疆运用排比智力表达猛烈豪迈的感情,严谨地说明搀杂的理由,增强语言的气魄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实际的需求解缆,不能声响地聚集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盛的力气,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分辨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例3、4>。对偶必须对称。排比哀求结构大致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厉。
2、排比经常以统一词语作为互相的揭示语,使排体相互承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四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大都为名词。操纵时,必须筹划替代的梗直性与通用性,假使不要化简为繁,而且要让文义顺心。并且,此时的借代日常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应大的景况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常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1>,替代的叫(3>,(4>不出现,用(1>来代替。
作用
允洽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假想,使语句拥有形象高出、特点鲜明、文笔精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能够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称号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2>
(高尔基《海燕》>,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质地,这里借(老舍《小花朵集》>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管辖者想名垂儿女的美梦终将落空。
运用形式
借代的方法良多,严重以下几种:
1、部分代具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蒙《春之声》>
用船的一部分(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刘心武《班主任》>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的特征、美丽去代替本体事物的称呼。
例如:旗号十万斩阎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标志代本体,借(朱自清《春》>代替队伍或武装力量。
例如:可是圆规很不服,显出鄙夷的表情,仿佛嗤笑法国人不领会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老舍《月牙儿》>
借细脚孤苦的(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战火正十年。(杨朔《樱花雨》>
(王蒙《春之声》>,原是传统河山用以报警的烽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节令,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马克思《资本论》>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代指缺了粮;(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是做饭的工具,用(艾鞠《屋里的春天》>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艾青《在浪尖上》>
第二个(主谓/动宾>,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篡夺民主幽静而战役的人们。
6、以结果代理由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理由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三句以上>的结果代之(这也是排比>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五浮夸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添加或收缩的修辞方式。
(二>品种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希望把客观事物说得(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为人民服务》>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满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眼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期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朱自清《匆匆》>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霄,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毛的著述,一天不读题目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石油人员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二,夸张不能和底细隔绝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体裁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乃至无须夸张,省得歪曲事实。
六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相同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迁移,(谚语>。文学艺术创造和赏识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心理表象,与人的社会推行的教育也分不开。在通感中,色彩似乎会有温度,声响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四>,也说(句子或句子成分>,仿佛视觉和听觉相同,如(句子或短语>和(臧克家《有的人》>,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望天门山》>。
通感手法的运用,能冲破语言的节制,渊博神色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交战的反复与变化的形式会联料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锋利的物体;听到飘渺柔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答谢中书书》>。
确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人或事物>,再有《阿房宫赋》中的(《梅岭三章》>、(鲁迅《故乡》>
再比如,(《梅岭三章》>,这就是通感。(《榆钱饭》>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