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对孩子的一种动力(二)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只见小勇在树下仔细地看了一会儿,便有点笨拙地慢慢向上爬,好不容易爬上树的主干,他却用脚去踩一条很细的枝干。眼看那条枝干就要被踩断,爸爸的心快要提到了嗓子眼了,刚想跑过去接住将要从树上摔下来的儿子,没想到,这“小家伙”却忽然对那条细枝干失去了兴趣,继续向主干上爬……
小勇玩累了,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身边。这时,爸爸收好报纸,一本正经地问儿子:“儿子,你在爬树之前,在树下看了半天,是不是在看树上有没有苹果呀?”
“不是,爸爸,我在考察"地形",看看这棵树从哪个角度最容易爬上去。”小勇很认真地说。
“你刚才是不是差点把那条小细枝干踩断,从树上掉下来呀?”爸爸用开玩笑的口气说。
“哎呀,爸爸,我只是想试试那条枝干结不结实,我才不会真去踩它呢。”小勇有点自豪地说。
“你小子很聪明呀,知道故弄玄虚了!”爸爸高兴地摸着小勇的头说。
小勇虽然并不知道故弄玄虚是什么意思,但从爸爸的表情中他读出了很大的肯定。
任何一个男孩都是很聪明的,虽然他们有一种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去冒险的特性,但他们在冒险之前还是会对事情做一定的分析。看,小勇爬树的例子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小勇在爬树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还获得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可能有关力学、生物学,等等。而家长的态度则关系到男孩能否顺利获得这些知识,如果因为担心而加以阻拦,那么这个男孩就丧失了这次机会。反之,如果男孩真的会掉下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男孩自己的选择,他将知道下次如何才能避免掉下来。
给父母的建议
爸爸妈妈们,想让你们的男子汉独立,就请放开你们的手吧!找一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试过几次你们便会发现,“你来决定这件事”具有神奇的力量,你们的男孩收获的将不仅仅是自由。
方法一:不要阻止男孩想尝试的那颗心
小杨杨告诉爸爸,他要一个人到外面去。爸爸没有阻止他,让他自己走出了家门。但爸爸还是担心儿子,于是他放缓脚步,尾随孩子出门。
杨杨爸爸发现,儿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莽撞,他已经能够在确认安全之后穿越马路。从此以后,杨杨爸爸便开始了“独自旅行”教育,在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是问路时,找穿警服的人最安全”,还鼓励儿子“回来时,要走与去时不同的路”。
经过这些教育,杨杨小学四年级时就能自己买车票、订饭店,独自一人出去旅行了。
每个男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他认为很新鲜的事物都跃跃欲试。然而,家长都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的呢?每种不同的态度所产生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男孩:“我家的孩子这么大了,自己都不会做饭,我要是不在家,他只能饿着。”而另一些家长却骄傲地说:“我们家孩子很懂事,他什么都会做,就算我出差半年,他也会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这时,不用深入解释,想必家长们也应该明白了。前一种父母往往是对孩子“最不放心”的父母,他们的事事包办让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坏习惯;而后一种父母往往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他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尝试的喜悦,并坚信孩子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小男子汉最容易被这些话所打动:
“你来决定这件事。”
“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这件事取决于你自己。”
“这是你的选择。”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