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家长的钱不要轻易说偷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偷拿”自己的钱,你会怎么办?估计有不少的家长会生气,有的可能还会打骂孩子。家长王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她无意间发现七岁的儿子“偷拿”她的钱。怎么办呢?让我们先来听听教育专家的分析,再看看其他家长是怎么做的。
案例播放
孩子“拿”家长钱或是成长过程必经点
西安航空旅游学院詹良杰老师曾从事过多年的早教工作,他也曾碰到过儿子“偷拿”家长钱的事情,他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家长可以借鉴。
詹良杰老师回忆,那是在儿子六七岁时的一天晚上,儿子睡下后,妻子给儿子整理衣服,只听见“咣当当”的几声,从儿子的裤袋里掉出一些硬币,孩子一听见硬币响,赶紧把被子一拉,蒙住了头。
妻子低头捡起硬币,当时很生气,来到客厅商量该如何处理。詹老师问妻子:“你小时候偷拿过父母钱没?”“拿过呀。”妻子不假思索地说道。“是呀,随着孩子的长大,都会有特别想要的东西,我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必经点,这证明儿子长大了,他有了花钱买东西的念头,我们不应该排斥。”然后,詹良杰来到儿子房间,面对忐忑的儿子,和颜悦色地说:“儿子,没关系。你先好好睡觉,明天我们再谈。”
于是,第二天就有了如下对话。父亲:“告诉爸爸,你为什么拿妈妈的钱呢?”儿子:“我想买喜欢的东西。”父亲:“你拿了妈妈多少钱?”儿子:“十个硬币。”父亲:“为什么从你的口袋里只发现了九个?”儿子:“我花了一个,买了特别想要的玩具。”父亲:“原来是这样。你看这样好不好,以后爸爸每周给你一元钱,你就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东西了。”儿子:“真的?你保证?”父亲:“真的!我保证!”儿子:“那我想买3元钱的玩具怎么办?”父亲:“你可以攒上三星期,就有三元钱了。”儿子:“爸爸,我以后不拿妈妈的钱了,我会用自己的钱买想要的东西。”
詹良杰说,从那以后,儿子再没私自拿过家里的钱,而且有什么事都会说出来,让家长帮着分析。他分析说,首先,发现孩子“偷拿”钱后,没有打骂、训斥,如果孩子对你感到害怕,以后就不会讲心里话,而是会产生戒备。第二,正确对待孩子成长的每个问题,孩子拿父母钱,不能纯粹地当作“偷”来处理,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让他产生自卑,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第三,巧妙利用这个事情,开始教孩子如何理财,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专家观点
先冷静情绪静下心来与孩子好好聊聊
知名中学生教育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韩建通教授建议:发现孩子“偷拿”钱以后,不要过分紧张,而是要静下心来,与孩子好好聊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事情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偷拿”钱的背后一定有原因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知情。
有的孩子一开始只是“偷拿”一元钱、两元钱,如果家长不知情,也没有在意,时间长了,就可能发展到“偷拿”钱的数额较大,甚至发展到偷别人,到那时再解决问题难度就大了。出现孩子偷拿钱的情况,需要冷静分析原因:有时孩子是因为周围的孩子在花钱上都比较宽裕,而自己没有什么零花钱,这样与其他孩子交往时自己会觉得“丢份”,而家长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方面需求,就可能导致孩子“偷拿”钱。
有的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节俭习惯,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如果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再加之自控力差,也有可能会去“偷拿”钱。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是在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受到别人的胁迫需要钱来解决,而这又不敢告诉家长,于是就悄悄地偷钱。总之,由于孩子生活的具体环境不一样,导致孩子“偷拿”父母钱的原因也是多样性的,一定要先了解原因,再去找解决办法。
再寻找原因不同原因 用不同方法解决
从众多案例中可以发现,孩子“偷拿”钱是为了满足他的一些需要。韩建通教授建议家长,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当的,就要通过正当的方式去满足。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胁迫,或者在外面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家长应及时帮助孩子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金钱观念有问题,就要帮助孩子端正金钱观念,引导孩子学会节制;如果偷钱成瘾,就要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必须告诉孩子,偷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绝对不允许的,否则发展下去,会有严重结果。家长与孩子顺畅的交流对于解决孩子的偷钱行为很重要。另外,孩子“偷拿”钱,也反映了家长的家庭教育需要改进,家长应进行反思。
现身说法
感谢奶奶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30岁的张丽小时候也曾有过“偷拿”家里东西的经历,谈起当年的特殊经历,她非常感谢当时奶奶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当时张丽上小学三年级,开始使用铅笔、圆珠笔。一天在奶奶家玩时,看到正上中学的小姑姑刚写完作业,圆珠笔在桌子上放着,那是一支有着红色和银色相间图案的圆珠笔,非常漂亮,看着看着,那支笔就到自己的口袋里了。张丽当时头上直冒汗,捂着口袋匆匆赶回家。很快,奶奶就赶到她家,询问她有没有拿姑姑的笔。
张丽记得自己当时低着头,不敢看奶奶,估计大人一看就知道是做错事的孩子的表现。但是奶奶没有当场让她拿出笔来,而是说:“你再想想,有没有拿姑姑的笔,如果拿了,你给她放回去就行了,你还是好孩子;如果没拿,帮奶奶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小朋友去过姑姑的房间?”
奶奶的话,让张丽感到很羞愧,下午,她趁奶奶和姑姑不注意,偷偷地将笔又放了回去,当笔放回去的一刹那,她立马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心情也很高兴,也可以很坦然地面对姑姑和奶奶了。
张丽说,小时候拿姑姑笔的经历让她明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多么难受,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了。不过,当初很感谢奶奶处理这件事时说的话,因为她从奶奶的话里感到了信任,并且感到了羞愧,试想,如果奶奶当时硬逼她拿出笔来,非常爱面子的她可能会非常羞愧、自卑,从而造成心理阴影。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