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职责错位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家长职责错位,后果发人深省
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职责错位和倒置现象。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其规划了成才的蓝图代替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有的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盲目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期盼着孩子一夜之间变为神童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不顾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强迫着孩子去学这学那,恨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十全十美的全才。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数位家庭教师,把孩子视为学习的机器,学校家庭连轴转,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更有甚者,他们恪守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职责先于孩子用心研读小学,中学教材,为的是做好孩子学习功课的老师,为孩子的学习辅导和把关,其用心真可谓良苦。
上述种种,充分反映了当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现实,他们置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职责于不顾,却强行揽过本应由学校相对独立承担的传授系统文化知识的职责,然而他们普遍地对学校教育的目的+ 任务以及学校老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的意义却不甚了解,对教育科学和规律方法又比较陌生。所以干出了许多在好心,支配下的干扰学校教育的事,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不统一。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危害。以下一些反映在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就是这种家校教育不协调的产物。
第一,心理问题突出,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太大。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心理问题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一般都超过父母的工作时间,双休日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往度的压力使他们不断体验到的紧张、烦恼、抑郁、失望,正在制造一代厌学者。这些负面情绪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病态甚至人格扭曲。
第二,道德品质低下,罪错比率上升 由于一些家长重智轻德,重学历轻人格,使孩子从小得不到良好家庭道德的熏陶。在许多孩子看来,家庭给予的爱是天经地义的,根本用不到什么回报,更谈不上责任和义务,他们不懂得诚实守信,不愿承担责任,不会与人合作,不能面对困难挫折,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给人的直接感受就是缺乏教养。这样的孩子不论他有什么专长和学历,如果人格不良,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有的孩子继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导致犯罪。
第三,自主意识淡薄,抗挫耐力脆弱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缺失家庭良好的人格教育,长期处于家长过分的爱和过度的期望之中,使他们极易产生任性、骄横、自私、冷漠,孤僻的心态。这些孩子既不能正确地悦纳自己又不能友善地宽容别人,既缺乏良好的行为自律性与独立性,又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坦然地面对挫折。于是,他们往往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可以制造出一些无端的事故,诸如离家出走和自杀行为近几年来在青少年中的频发率,令人触目惊心。
据专家调查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占全国刑事案的70%以上,而15-16 周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未成年人犯罪案的70%以上,而且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暴力化和团伙化的发展倾向,使人为之震惊。问题表露在青少年身上,但根源却在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之中。客观存在的现实再一次启示我们: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要职责千万不能倒置。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