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情绪的心理辅导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恐惧
一、问题概述
1.恐惧是一种对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并伴有回避行为。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长期学习的结果。
2.恐惧的四要素:
(1)对于自身受到的威胁所感到的恐惧;
(2)对于未知的恐惧,包括未知的环境、未知的生物等等;
(3)生理上感受到的不快、厌恶、官能性的恐惧;
(4)人心黑暗的残忍,黑暗,非人性的恐惧。
二、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处境恐惧: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而回避这些场所。
(二)社交恐惧: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怖而力求避免,如与人交谈等。“社交恐惧”被看作类似特殊恐惧症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对某一两个社交情境的害怕,不认为会对个体的功能有更深入的影响,但研究发现,社交恐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能够损伤人的心理功能。
主要表现:
①在公众场合,如茶话会、歌舞会、交友会、见面会,特别是你将作为人家的推介对象时,你感到极度的恐慌、紧张;
②在一些社交场合,你怕与别人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你也是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度过的,而且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
③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
④有时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惧,而且无法控制,等等。关于此病,人们尚不清楚它的发病机理,但一些专家认为,它可能与遗传和少年儿童时的人生经历有关;
(三)学校恐惧:据调查,在日本的200万学龄儿童中,每年就有5万儿童不得不停课退学,其中不少人是因为患上了“学校恐惧症”。学生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恐惧是对上学的恐惧。由于种种原因,常有一些学生拒绝上学,当家长让他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就感到极度的惊恐和害怕。伴随着这种恐惧情绪的是一些躯体症状,如头疼、胃痛、恶心、呕吐及眩晕等。上学恐惧易发生于7—15岁期间,男女无什么差异。起初,学生常说自己头疼及身体不适而不去上学,后来就无缘无故不愿上学。上学恐惧与智力水平无显著关系,并不是有那些有学习问题的人才出现上学恐惧。通常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发生某种剧烈的变化,如转学、升入一所新学校、得一场大病或者母亲出差等。对学校的恐惧有时指向学校的陌生环境,有时指向学生人际关系,有时指向考试和失败;
(四)单纯恐惧: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怖时称锐器恐怖;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怖称动物恐怖。
三、基本辅导态度
四、主要辅导方法
(一)澄清问题:
请准确说出您害怕什么?你是只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感到恐惧吗?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你能够确切地描述自己的问题吗?你的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是否可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你希望通过辅导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请给出尽可能确切的目标。
克服这些问题,对你重要吗?请写出你将要得到的好处。
你能保证当你害怕的时候不临阵脱逃吗?你能按时完成给你布置的有关辅导的家庭作业吗?
(二)帮助其改变对恐惧的态度,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恐惧是正常的,有时也是必要的;
与其他人谈论恐惧;
坚毅与耐心是战胜恐惧的两个重要品质。
(三)行为矫正
1.系统脱敏法:
⑴放松训练(见理论部分第六章第四节);
⑵制定《恐惧层次表》如下:
⑶脱敏
首先让辅导对象按放松训练里学到的方法进行放松。等其感到放松后,辅导员进行言语提示或让其自我暗示,想象第一等级的恐惧情境,当感到恐惧时,再次进行放松,然后再想象那种情境,通过多次反复,最后达到对该等级刺激情境不再产生恐惧,然后进入到下一等级,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直至完成所有等级的脱敏,达到最终消除恐惧。一般来讲,用4-5周时间,每周进行1-2次脱敏练习,就可达到完全脱敏。
2.满灌法
⑴在想象中使用满灌法;
⑵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满灌法:如有学校恐惧的学生,就带他到学校让他在学校教室里待几小时,直到他逃离的愿望消失为主。满灌法一定要辅导对象配合,有心脏病、哮喘病的学生,应避免用满灌法。
战胜恐惧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长时间与恐惧进行对峙,辅导员可以考虑采用对峙练习日记的形式。
⑴具体方法
首先和辅导对象一起讨论每星期的练习次数,具体练习时间,每次持续的时间,并确定助理辅导员的人选。
⑵对峙练习日记表( 2-3-3 )
3.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模仿学习:看录像、辅导员示范。
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辅导对象可以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学习新的、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
特别提示:当恐惧转为恐怖症时应考虑转心理卫生医师处理。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