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3)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五)性格的发展
性格为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生后长期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而非先天带来的。性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教育影响下可有一定可塑性。
婴儿期出于一切生理需要均依赖成人,逐渐建立对亲人的依赖性和信赖感。幼儿时期已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自己吃饭、大小便,故有一定自主感,但又未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言行与信赖行为相交替现象。
学龄前期小儿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增强,但主动行为失败时易出现失望和内疚。学龄期开始正规学习生活,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如不能发现自己学习潜力将产生自卑。
青春期体格生长和性发育开始成熟,社交增多,心理适应能力加强但容易波动,在感情问题、伙伴问题、职业选择、道德评价和人生观等问题上处理不当时易发生性格变化,故父 母、老师和社会的关切爱护和正确引导对青春期少年建立优秀品质十分重要。
在小儿性格的发展中,外界环境和爸 妈教育对儿童 性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民主的爸 妈可培养出独立性强、大胆机灵、社交能力强的儿童 ;严厉的爸 妈经常打骂孩子 ,会使儿童 性格冷酷、顽固、缺乏自信;溺爱孩子 的爸 妈则使其骄傲、自私、任性,缺乏独立能力和主动性,依赖性强;爸 妈教育方式不一致则使儿童 养成两面讨好、投机取巧、会说谎的性格。
总之,小儿精神发育的情况,可从检查动作能、语言能、应物和应人能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加以评价,应熟悉正常发育规律,以便及早发现偏异,加以矫治。
小儿智能发育不仅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成熟程度为其物质基础,而且与周围环境以及培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此要重视早期教育。向社会群众尤其是父 母宣传有关知识,提高他人科学育儿的水平至关重要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