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不公平的结:不公平待遇主要责任在哪里?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尽管这些生活故事的场景和时间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到一颗颗受到伤害的心灵。在进入学校生活之前,孩子已经在家庭生活或儿童游戏生活中形成了基本的公平观和平等观。而且,他们对家庭生活或游戏生活中规则的公平性或平等性是确信不疑的。而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体验的不公平待遇,不仅改变了他们对公平或平等的理解,还影响到他们对教师、对规则的看法,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其弊不可谓不大。
不公平待遇主要责任在哪里?
其实,在学校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系列反映社会性公平的生活原则,如平等原则、德才原则等。但是,由于教师的个人喜好、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干预,学校生活中规则的公平性发生偏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民主观念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公平判断水平低于学生对公平的理解。
当儿童反复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一开始他们会加倍努力,但如果其努力始终没有得到赏识,他们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不公平的待遇不仅使被忽视的人灰心丧气,而且也贬低了给予受重视者的奖励的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引发这些孩子对学校生活公平性的抱怨。如果教师对民主有充分理解,便会致力于学校的民主生活制度建设,即保证学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分配学校的公共资源,不凭借个人的权力使不公平的规则合法化,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对不公平的抱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等等。
而且,绝大部分成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习俗阶段”,即个人往往根据动机对行为进行判断,以权威确定的规则为准绳。故事中教师的做法为什么引起学生的反感?关键就在于教师言行中表现的公平判断力水平处于习俗水平,或者说低于学生的公平理解能力。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证明,儿童极少能理解超过其所属阶段一个以上的阶段的信息,能够理解低于其所属阶段水平的信息,但儿童会拒绝接受这些信息。从结果来看,教师犯水平过低的错误比犯水平过高的错误更糟糕。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