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不公平的结:学校应营造公平生活氛围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要教给儿童正义,就得有正义的学校。因为孩子不是从正义的概念中知道什么是正义和公平的。孩子是在公平的生活中体验公平,产生公平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孩子们眼中的公平有着体验式内涵:平等地被教师看待。对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凭个人偏见看待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发展自己的平等机会。在教育过程当中理应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一项义务。
这需要教师的职业良知,而这种良知必须用事实,通过深思熟虑、合于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去表现。除了职业良知之外,还应当有一种批判的理性。此外,教师坚持两个公平标准:一是起点公平,即用同样性作保证的起点平等和公平;二是结果公平,即让每个学生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当然,教师也许会说,无论学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来自社会的不公平给孩子生活的影响。但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学校的民主生活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从而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开辟新生活的机遇。
反之,不公平的体验如果仅仅是个体化的,它可能在一个孩子的心中埋下“不满”的种子,如果是群体化的不公平体验,众多的“不满”就可能扩大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惕的。
另外,教师在帮助儿童发展社会公平感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也应营造公平的氛围来强化儿童的公平感。而学校营造公平氛围的关键要落实在制度上。制度公平既是学校生活公平的反映,又是学校公平生活的保障。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