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依恋-2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文化因素,本篇重点谈一下第二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主持开展了一项长达30余年的追踪研究,主要考察儿童是否具有先天独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未来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通过研究他们指出:儿童早期的行为反应差异主要是通过“气质”来表现的,并认为婴儿的气质可以通过互不相关的九个维度加以评定——
1.适应性:指在面临新情境或新的生活方式时,个体对其适应的快慢。高适应性的儿童能很快熟悉并适应新情境中的人和事。
2.规律性:指儿童的日常生活及有关生理反应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性强的儿童,每天的睡眠、进食、排泄等都较有节律。
3.活动水平:指儿童活动的数量及动作节奏的快慢。活动水平高的儿童, 往往好动而且速度较快。
4.趋避性:指儿童对新的人、物、场所是倾向于勇敢探索还是迟疑退缩。高趋向性的儿童大胆求新,什么都想尝试,因而容易出现危险行为。
5.反应阈:指使儿童产生某种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如需要多大的刺激能使婴儿哭与笑。通常,儿童的反应阈越高,就需要越强的刺激才会产生反应。
6.反应强度:指儿童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程度。面对相同的刺激,儿童的反应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反应强度高的儿童常常会因为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发脾气或哭闹不停。
7.心境:指日常生活中儿童基本的情绪状态是比较乐观、和善等正向的,还是积极、低沉等负向的。正向心境的儿童总是显得快乐与随和。
8.注意分散度:指儿童是否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而改变其正在进行的活动。注意集中的孩子更能专注于当前的活动。
9.注意持久性:指儿童在从事某一种活动时,注意稳定时间的长短,以及当遇到障碍与挫折时,是否仍能维持原先进行的活动。高注意持久性的儿童,能较长时间沉浸于同一项活动中。
出生最初的几周内,婴儿就已完全显示出了不同的气质特征。这些气质特征在儿童成长的后几年里趋向于保持相对的稳定。这说明,儿童确实是带着先天的特质来到世间的。
根据气质九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可以将婴儿归为三种类型:
1.容易护理的儿童。他们的饮食、睡眠和习惯等都有一定的节律,喜欢探索新事物,情绪较为平和乐观,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爱与人交往。
2.困难的儿童。他们的活动缺少节律,对新生活很难适应,遇到新奇的事物或人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心境比较消极,时不时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惊小怪等。
3.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节律多变,初遇到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往往有些退缩,对环境的适应较慢,但适应后又表现良好。
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依恋的基础。正是这种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果。积极的幼儿气质因素包括有较高的适应性、积极乐观的心境、较高的注意持久性,容易引发母亲良好的教养方式。气质并不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物理环境之间的拟合性,才是真正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种:
1.依恋是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婴儿在依恋的同时,会建立起一种与抚养者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使他们能在任何时间或地点都将依恋的对象作为一个安全基地。
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大多数纵向研究发现,形成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出现内化或外化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比率,都远远超过了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且非安全依恋模式会形成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策略,进而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导致一些精神活动异常。
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年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研究发现,幼儿早期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在幼儿长大成为父母时,也更容易与自己的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亦然。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