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的情绪引导(3)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建设性愤怒的沟通模式
许多小朋友在画不出自己喜欢的图样或做不到满意的劳作时,往往会把笔摔在地上,或把纸捏成一团,然后嚎啕大哭,这时有的爸妈直接责骂子女没耐心,有的则是为了哄孩子而接手完成作品。
小朋友多少都要经过眼高手低的重新调整过程,一岁半左右的皮皮也曾经想把玩具车放入小盒子,结果因为装不下,气得哭了。这时候我拿起另外两三辆小玩具车重新示范,一边解释这个盒子只能装小车子,大车子需要更大的盒子,就这样来回重复地把小车子放入小盒子、大车子放入大盒子,皮皮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不同的容器,并且试着自己放看看,他的挫折感减少了。
一般而言,小朋友最明显看得到的情绪就是“生气”,父母在这个时刻千万不要立刻贴上标签,说他:“你就是没耐心”“你的脾气很坏”“你不乖,你很吵”。在孩子稚嫩心灵里渴望亲手达成一些目标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和引导。这时,父母只需要花个五分钟左右来聆听和模拟示范,小朋友明白了,情绪就自然安定了。?
针对小朋友的生气行为,我建议大家用一套“建设性愤怒”的沟通模式。有话大家敞开而说,针对小朋友则是顺着三个流程来走:
一、容许有生气、不满、愤怒的表情;
二、容许有情绪发泄表达的机会;
三、容许有自我反省、自我调适的学习。
其中,第三项,需要大人引导“下一次该怎么做会更好?”的成长。
“想办法试试看!”我常听到皮妈如此对皮皮说,似懂非懂的皮皮在玩玩具或玩游戏时,似乎多了一份耐心。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