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边缘少年被家庭逼上歧途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危机家庭却让摇篮受到了太多太猛烈的碰撞和冲击。
就读于新穗学校的黄勇(本文涉及边缘青少年问题,使用化名,下同),父亲原是一名工人,下岗后在某单位做保安;母亲无业,每月在村里分红约300元,有间歇性精神并发症。这个衣食堪忧的家庭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忧患,每天家庭战争气氛浓烈。
母亲对黄勇的教育很有脾气,动则打骂,父亲一直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后来,因无力管教,黄勇父母将其交给年老体弱的外公、外婆照管。生活在这样的危机家庭中,致使黄勇后来愤而离家出走,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还加入社会帮派,接触软性毒品,养成偷窃、打架等恶习,不能自拔。
谢永德说,危机家庭经济拮据,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紧张,相处不和睦,尤其是夫妻之间矛盾的恶化,常常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深受其害。
采访中,另一位学生刘文着实让记者感到惊讶,年仅14岁的他,脸上写满了异常复杂的表情。
刘文生活在一个放任自流的家庭,母亲只顾享乐,完全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父亲一直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刘文在家里没有得到关注,于是选择了放纵自己,在别人的怂恿下逃学,初二时每学期旷课达300多节,后来加入一个犯罪团伙,跟从一个“大佬”在江南西一带活动,勒索附近的学生。
专家分析,因受家庭冷落,再加上在学校学习成绩差,问题孩子就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注意,家庭对他的教育抱有放弃的态度,令他更肆无忌禅,一步一步走下坡路。其性格也转向孤僻、压抑个人情感,强烈渴望亲情关怀,个性中隐含很强的冲动成分,且有暴力倾向。
亲人的敌视、冷落使很多问题少年都感觉自己的存在是个负累,对自己缺乏信心,亲情需要得不到满足,易受“损友”的影响。谢永德说,“透过刘文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他是被家庭逼上歧途的!”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