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这是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
矿矿(黄博士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比如孩子搞一个关于中国长城的课题研究,老师就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个长城的模型;孩子搞一个关于美国国内战争的课题研究,老师又会要求孩子做一顶士兵戴的小帽子。有一次,矿矿做的是古埃及文化研究,他决定做那个狮身人面的斯芬克司的雕像。
听说孩子要自己动手做斯芬克司的雕像,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切实际。用什么材料?石头?木头?小小年纪你能雕得动吗?做雕像,有那么容易吗?当然,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可嘴上没说。妻子的艺术细胞显然要比我多,她提出要用蜡来做雕像。母子俩就在家搞起了斯芬克司工程。做模子、浇筑、定型,矿矿跟着妈妈边学边干,母子俩干得有滋有味。可是到了雕像阶段,母子俩开始不断发生争论。斯芬克司的雕像已经有个粗模样,往下细雕,粗手粗脚的矿矿尽出错。卷入太深的妈妈,好像是忘了谁最终对这个项目“负责”,她担心矿矿前功尽弃,所以关键的地方就不让矿矿动手了。
矿矿当然不愿意了。他毫不客气地对着妈妈嚷道:“这是您的课题研究,还是我的课题研究?”
妈妈着急了,想说服矿矿:“就因为是你的课题研究,我才这么费心帮你。如果做坏了,你拿什么去学校交作业呢?”争多了,我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我对妻子说:“儿子这么想是对的,就让他自己去干吧,好坏都是他自己做的。”
孩子单干了一阵,终于赶在交“货”期间完成了斯芬克司的雕像。看看儿子的作品,还真像那么回事。用不着任何说明,你就能猜到它是“什么”。当然不能仔细看,斯芬克司的下巴不知为什么少了一块,脸部一边大些一边小些。最让人担心的是,斯芬克司的两条前腿从根部断了下来。不过还好,拼好了放在桌子上,不看侧面是看不到断痕的。
这是一个带缺陷的斯芬克司——成也好,败也好,总之是孩子自己做的。还好,矿矿的老师对矿矿的“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还让矿矿同他的斯芬克司合影留念。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所以当孩子做出了一个在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决定时,家长就会跳出来阻止,甚至以爱的名义帮孩子做出他们认为的正确决定。从本质看,这虽然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样的爱,跟那些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的爱没什么区别,因为在爱的名义下,孩子们感受失败的权利被剥夺了,这就不是爱,是伤害。
亲爱的家长们,要知道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才知道成功的可贵。所以,请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爱他们的正确方式。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