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里不能过分使用奖励手段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家庭教育指导师认为,不要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是父母不希望发生的行为。尽管很多时候父母奖励的做法是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的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坏毛病。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往往都会让父母感到烦躁、生气或者歉疚,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一些父母会妥协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会认为哭闹就能解决一切,养成任性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正确的行为,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去奖励、鼓励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父母给孩子的往往是物质奖励,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容易被物质迷了眼,不再重视好的行为,为了得奖而走上歧途。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因此,父母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给予社会性奖励,对孩子才更有作用。
心理学上曾有过一个着名的“雷珀实验”,恰恰可以验证这个道理。心理学家雷珀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并分成两组,他对A组的孩子说,“如果画得好,我就发奖品给你们”;对B组孩子则说,“我想看看你们画的画”。于是两组孩子都开心地作画,A组孩子如愿得到了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得到了他的点评。如此三个星期之后,雷珀发现,A组孩子对于绘画的兴趣明显降低了,大多数孩子表示不愿意再画画;而B组的孩子则和原先一样喜欢绘画。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兴趣组和国家都分别进行,其结果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有时认为口头奖励太过于微不足道,不能引起孩子的重视,只有用物质才能体现出事情的重要性。可事实并非如此明确地告诉孩子,他哪里做得很棒,比单纯地扔一块糖果给他要有效得多。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