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有没有扼杀孩子的自信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生活中必须先有了自信,自爱才能建立,然后自尊才能跟着产生。自信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而能力有又是要通过在成长中不断摸索,才能积累起来。所以,让孩子多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才能积累经验,继而提升能力,再而提升自信的方法。然而妨碍孩子建立自信的行为,在现今社会的家庭生活中,比比皆是:
(1) 只注意孩子的失败,看不到孩子的成功。失败从来都不是全黑全白的表现。孩子差一分及格,我们只看到这一分的欠缺而怪责孩子,却不会肯定孩子已取得的分数。望子成龙,很多家长心理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尚未做到的2%,而忽略了他已做得很好的98%!让孩子更自卑了。
(2) 包揽孩子所有的事情,是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我称这为代替孩子成长。很多家长以为为孩子多做一点,例如代他背书包、收拾课本、做带到学校的三明治及午餐等,才显出他们对孩子的爱。其实这使得孩子不能充分地成长,不能建立出一份完善的自我价值,又怎么可以称之为"爱"呢?孩子可以做的,让孩子做。慢慢地,他注意到自己能做种种事的能力,他与其他同年的孩子比较一点也不逊色,更在某些事上显出超越他们,他的自信心理便能建立起来。一个事事要人代劳的成人,哪里会觉得自己成功、有能力?孩子也是人,他也会这样!
(3) 担心孩子出意外,不让孩子去尝试、突破。这种保护会使孩子最终产生事事却步的心理。人生里一些风险是无可避免的,虽然说可免则免,但是在一定程度之内,对安全没有太大威胁的活动(例如爬山、露营),可以培养出孩子在困难环境中照顾自己的能力,更能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升。孩子若在受家长保护的环境中学不到面对挑战时如何照顾自己,将来在人生中独自面对挑战时,所须付出的代价往往会大得多。
(4) 多批评少嘉许的语言。这使孩子难以认识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孩子出生的时候完全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心理的一份彷徨和恐惧是十分大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才能建立起对自己成长中培养出来的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心。其实无论孩子所做的事怎样失败,其中都有可以肯定之处;他的行为怎样不当也都有能力的表现。先加以肯定,再帮助他把能力用在家长希望孩子有所提升之处,会省力很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说话,让孩子感到有他自己的地位,会使孩子更易产生责任感和自律。孩子既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家庭的事会影响孩子;孩子也有能力影响事情的结果,故此,孩子的参与和支持是重要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自爱和自尊最容易培养出来。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