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在哪了?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问题在哪里了?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
1、生活规律的养成。生活规律其实也是时间观念的一个体现。如果父母生活规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起床之后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孩子“潜移默化”中就会适应这种规律,而且起床后也不会因为无聊、无事可做而感到烦躁、孤单。比如,父母8点钟出门,那么一小时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甚至可以在早餐前小玩一会儿,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快得值得”。
2、给孩子规定时间。很多妈妈希望孩子快一点的时候,最常说的是“快点儿”“你快……”,孩子听到父母焦急的催促,往往感到挫败、痛苦,吃饭都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如果爸爸妈妈在让孩子完成穿、洗吃等事,规定时间或用小闹钟提醒,比如,“喝完牛奶,5分钟哦”,孩子喝完后及时肯定,孩子往往完成得又好又快,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3、在个性方面,不同的孩子的动作有快有慢。如果孩子是动作慢,不灵活,平时要用鼓励的办法锻炼他的动作和反应能力,好的沟通技巧促使他加快做事、走路吃饭、穿衣等。如果不是动作慢,而是由于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比如吃饭的时候玩玩具、吃着吃着就去干其他的事情了,就需要训练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4、时间观念的问题。很多父母在催促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提出时间概念,家里也没有闹钟,看时间都是用手机,这样孩子脑海里难以掌握时间概念。比如,有的家庭里,妈妈催孩子快去洗澡,而不是告诉孩子9点的时候要洗澡,9:30要睡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已经很晚了(9点了),孩子还在兴冲冲的看动画片,听到妈妈的催促,孩子会说“等一下”“还早呢,我不想睡”。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时间观念,妈妈8:50的时候就指着闹钟跟孩子说:现在8:50了,还能看10分钟,9:00要去洗澡。孩子自然明白时间不早了,要在10分钟内赶紧看,然而去洗澡。
5、缺少操作的技巧和动作不熟练。有时候孩子慢,是缺乏这方面的技巧和训练,或训练不够。比如系扣子,我们一般教孩子都是从上向下系,但这种方式孩子经常对不齐而系错或露系,而由下而上系往往要比由上向下快,且不易扣错。所以,及时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和训练他们干活时动作的规范化也十分重要。图书、玩具要分类摆放,装玩具的箱子要大一些,这样才能取用方便,节省时间
6、家长树立模范作用。孩子的性格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父母的同化。如果家长生活懒散,干事磨磨蹭蹭,生活无秩序,孩子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改变孩子磨蹭的坏习惯,本人一定要生活规律,尊时守时,讲求效率。
心理解读: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对孩子要有适当的期望和引导。与其催促孩子,不如教会他们掌握时间,学会规律的生活。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