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父亲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爸爸经常表露出来的应该是快乐情绪,起码在孩子面前
快乐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积极心理学早就对这种积极的状态做过研究,并且发现快乐的人往往都名列前茅,他们在学校里和工作岗位上相对更出色和成功,与周围的人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寿命甚至比不快乐的人更长一些。
快乐的心态,还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紧密相关。这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路上,面对一些挫折,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
所以,对你的孩子多笑,同时也要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长处,并给以发自内心的赞赏。
孩子出生后两个月左右,就有了微笑的意识。请爸爸从这个时候起,就多陪孩子一起笑。多做能够让你们彼此愉悦的游戏。
孩子上学了以后,不要因为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忘记了快乐,或者对孩子的批评指责骤然增多。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感受中更容易获得信心和肯定,表现也会更好。
允许孩子说脏话,允许孩子制定“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亲子游戏中,一些比较喜欢较真的爸爸们,会为了孩子触犯了某个游戏规则而变得严肃,不肯让步。并且他们会认为,如果让步了,游戏失去了规矩,孩子是不是也会变得没有规矩?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孩子哭,爸爸一脸黑线。如果妈妈再来两句批评,爸爸参与育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弱。
规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不公平的游戏就坍塌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游戏里的“脏话”、“不公平的规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脏话是一种被禁止的东西,对孩子而言是禁区,说出脏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这有助于孩子们去排解日常生活中可能积累下的挫败感,能有一定程度上克服挫折。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不是通过批评压制的方式把这个“脏话”堵回去,而是通过冷静的接受淡化处理。
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对孩子来说有着同样的心理意义,希望大人在游戏里让着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别处感受过面对强大的力量时那种渺小、无助的感觉,他们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却被它困扰着,所以游戏、难得的亲子互动时间都会成为孩子的补偿通道。
孩子抗拒你的时候,恰是你最该要关注孩子的时候
有位爸爸很郁闷,他每天回家没一会儿,儿子就跟他生气,甚至直接说一些“伤人”的话,比如“你是个大坏蛋!”“走开!”“我不想跟你玩了!”“你不要来管我!”等。每当这时,他就一头雾水,责问孩子:“我哪儿惹你了?你就这么不喜欢爸爸。”他搞不明白儿子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前段时间这位爸爸每天回家吃晚饭之后,就打开电脑加班。孩子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很鲜明的暗号:表面上看是不要我们去管他们,但是实际上却是迫切需要大人的关注和陪伴。
即使一个说话很早、语言发展很好的孩子,他们也常常会弄不懂自己内心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所以,一个失落和抑郁的孩子不会乖乖地走到你面前,说:陪陪我的,抱抱我也行。他们可以会通过具有攻击性的言论、行为、或者逃避等方式去表达出来。
所以,这种情况下,爸爸们首先要接纳孩子,多给孩子关注和陪伴,多参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如只是放下工作、手机、电脑,注视孩子,安静地坐在他身边,面对他们的某一个行为举动发出轻轻的赞叹。
与其把孩子交给电子屏幕上的暴力打斗,不如陪孩子“打一架”吧!
如今,我们几乎没办法让孩子真正远离电子屏幕,很难找到一个3岁之前没看过电视和动画片的孩子。曾在小区里亲眼看到两个操着不同口音的孩子,半天没法交流,后来因为一句喜羊羊里面的台词,一下子找到了共鸣。
很多父母问,我家的男孩太暴力怎么办?他喜欢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打架。针对这样的担忧,我最想说的是:要么陪孩子一起都不看电视。如果做不到,那也千万不要单独把孩子交给电视。与其让他们被动画片里头的暴力情节牵着走,不如你陪孩子“打一架”吧。
其实,大人若能放下身段参与到孩子的打斗游戏中来,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是一种保护。尤其对男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学会和攻击性的游戏共处。你若不陪着他,甚至是禁止他的能量宣泄,那么他一定要到别处去寻找机会。
而且,你的参与能够获得孩子的接纳和信任,下一步,就可以由你去主导游戏了。
可以这样定制一些规矩,比如不允许打头、脸。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咬人,总之要注意控制等。慢慢的,你还可以加入更多元素,拓展游戏的内容,而非单纯的“暴力对峙”,比如把一个暴力游戏,变成一个合作、照料的温暖故事。
整个游戏中,你的情感和身体都与孩子在一起,这就能缓解孩子的积压情绪。游戏间歇,利用游戏中的亲密度回升,父母可以借机去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极大地增进亲子关系。有研究表明,常和爸爸打闹的孩子,更容易和别人相处。
孩子需要一个正面的父亲形象
在儿子眼里,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不知道,你的小男孩,一直都在观察、模仿你的所有的言行。爸爸的影响力不论怎么衡量,都是难以估算的。因为在和爸爸的相互接触中,孩子的自我会得到成长。
一般来说,缺乏爸爸陪伴的男孩,行为举行与性格,都会偏向女性化,因为没有爸爸的榜样影响。如果爸爸不负责任,或者有行为问题,那么儿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上正流淌着那个坏爸爸的血。
孩子需要一个正面的父亲形象。如果爸爸几乎不和孩子接触的话,孩子的心灵会受到很深的伤害。爸爸若是开心地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孩子就会从爸爸那里感知到超出爸爸想象的温暖和强大。
从爸爸那里吸收到的东西,将很大程度反映到孩子所创建的人际关系模式中。所以,那种长期不重视家庭、不关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其实已经失去了当爸爸的资格。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