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连孩子哭泣的权利都剥夺了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哭可以缓解情绪压力和紧张,在哭泣悲伤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接受“自己是有限的”现实,哭泣使孩子在面对自己弱小的基础上,从中恢复过来,逐渐变得真正的强大。
相应的,大人们也面临着艰难的一课,那就是如何在小宝贝们撕心裂肺的哭闹声中保持淡定,既不妥协也不发飙。
与孩子相比,大人们承受的考验其实更为严峻,家里几乎所有的老人,无论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甚至保姆,都过不了这一关。“别把孩子哭坏了”,“给他给他,多大点事儿”,老人基本是这样的论调。
一旦这一关没有通过,小朋友就真成了小王爷说一不二,稍有不从就哭得死去活来,小人们花巨大气力做这件事,是吃定了这一招总能帮自己达到目的。
父母不仅要有足够的爱,更要有足够的沟通技巧,偶尔与他们斗智斗勇,先收拾住,再讲道理,如果让小朋友吃定了你,你再怎么讲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了。
小孩哭闹时,听不进去大道理
被拒绝当然令人不爽,成年人会努力控制自己的不爽,以理智战胜情绪,小朋友则除了情绪还是情绪,何况爸爸妈妈又那么“讨厌”,不仅拒绝人家,还要往伤口上抹盐,讲一堆枯燥的大道理,试图不让人家哭,好嘛,你不让我哭,我偏要大哭。小朋友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情绪失控时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往往,家长越是哄劝,越是讲理,他们哭闹得越厉害。此时,冷处理是唯一的办法,也是特别煎熬家长的办法,没有十分的定力,真是坚持不下来。
“冷处理”的难点在于父母意志不坚定
有些事情,可以商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有些事情却是“非如此不可”,父母首先要分清楚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做主,哪些事情“非如此不可”,如果父母没有原则,心情好时什么都可以,心情不好就每件事都必须听父母的,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他们将在任何事情上挑战你的底线,因为规则既然是混乱,不挑战永远没自由,挑战一下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挑战”是孩子的习惯,他们是通过挑战明白规则,而不是通过倾听父母的家庭教育来明白规则。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既然一直很听话,偶尔越界一次没有什么,却不知道,一旦孩子越界成功后,在这件事情上就会经常想要越界,你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与他斗争,与其那样,不如在第一次越界时就控制住,让他明白这是一件“非如此不可”的事,没有条件可讲,让孩子学会自我调适
尽最大可能避免暴力
“冷处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孩子哭闹的本领实在强大,我孩子最厉害的一次是大声哭闹了40分钟,还浑身不停地做各种撒泼的动作。我看着她哭,心里像有两个人在打架,难受得要命。一个人试图说服我,依着孩子,反正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另外一个人则怂恿我狠狠揍她一顿。这两个方法都可以让她立刻止住哭,幸好,我的理智告诉我,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让她不哭,而是让她明白规则,明白不可以做的事,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做。
“冷处理”在家里容易做到,在外面就难了。在商场经常看到父母把哭闹的孩子暴打一顿,我想他们大多数人都明白“冷处理”比暴打更正确,却实在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目光:这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