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让孩子影响你的情绪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如果你被孩子弄得情绪不好,说明你已经中招了,你在中招之下的反应只会起到反效果,对孩子问题的改善不会有帮助。家长被孩子弄得情绪不好还有另一种原因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如自己也是粗心的家长,看孩子粗心会很生气。
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反抗有两种,一种叫主动攻击,如顶嘴、甚至打父母,这是看得见的;另一种叫被动攻击,孩子没有顶嘴、没有动手,但他磨蹭、抑郁、逃避、压抑等方式让你着急、愤怒、内疚等,也无形中达到攻击你的目的了。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了,一旦你被诱发出负面情绪,基本上你是得提醒自己中招了。
说几个画面,大家好理解一些,一个家长正在对小孩子训话,小孩子低头不语,家长看到孩子不吭声,继续说个不停,很不解气;父母催促孩子快些做作业,孩子拿着笔在发呆;父母叫孩子做下家务,孩子胡乱的应付着,家长看着不舒服……
其实,这些时候往往是孩子缺乏被尊重、被信任、被肯定而表现出来的“抵触”,其实心理是在索要尊重、信任与肯定。而你情绪中招了,是给不出这些的,所以,只会恶性循环。意味着家长首先不能中招,其次看懂孩子行为背后在动机需求是什么,最后能对需求给予家庭教育回应。
有次课间我和一个小男孩玩,他把我眼镜摘下来准备拿走,妈妈在一旁马上吼了一句,“不能这样对老师,不礼貌”我则平静的抓住他的手,我说你能拿下来,老师也相信你能戴上,他就帮我戴上了,不过是戴到头上了;我说请你戴到眼睛上,他这次帮我戴到下巴;我说最后一次机会,你会帮我戴好的,最后我一手协助他,帮我戴好了。这个过程有位幼儿园老师也在场,事后跟我说,林老师你好有耐心!我说不是我有耐心,是我知道孩子这样做的被后是在干吗。你定义他没礼貌,你就会生气,你定义他是喜欢老师跟老师玩,你自然就不生气了。从中也启示我们要善于看到孩子行为后,进行恰当的定义。
定义不好,情绪就不好,定义好的,情绪自然会好!会了效果好,何不用好的情绪去进行呢?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