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家庭并非是唯一可走的路
2017-06-10 15:42:42 来源: 子路教育网
我见过一个19岁的男孩,父亲有严重的家暴,母亲对儿子严加控制无效后抑郁,他被亲人教育无数次失败后,被大家都称为懦夫,谁都不愿意管了。他成为一个不能上学,离不开家的孩子。可是他却有一个很美好的航空梦,他告诉我说他是属于蓝天的,那里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每一次的心理咨询谈话,他都必须避开父母单独谈,可是我们每一刻的谈话的中心都没有离开过他的父母。他告诉我父亲把他唯一属于自己空间的房门锁拗掉,那一刻他真的觉得这个世界连一个自己可以呼吸的窗口都没有了,他真想从窗口跳下去。父亲在一个下过雨的冷夜把他撵出家门,他穿着拖鞋身无分文出门,并且听到父亲告诉母亲把门反锁,他觉得在自己身后,所有的亲情碎了一地。
再一次的谈话,他依然讲起父母,依然讲起自己被不公平对待的种种经历,我说:我知道,这不能怪你!他再一次大哭,然后告诉我说,有时他在想,如果自己以后要当父亲,一定不会像父亲这样。我知道他渴望改变父亲,他也希望向母亲证明自己不是她理解的那样,可是这也是困住他的牢笼,他的怨恨和他的情感让他不能动弹。
他坐在我的咨询室里久久不愿离开,说想到要坐父亲的车回去,就白般无奈和厌烦。我说:你告诉我你是属于更广阔的蓝天里,那里有更温暖的阳光,你的家庭并不温暖,为什么要选择继续跟父母缠在一起?他随后谈到了自己的学习和朋友,谈到了他喜欢的单车骑行,谈到了自己对数理方面的天赋,我依然追问:你有这么多的空间可以选择,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堵在家里呢?
他父亲告诉我说,他和妻子一直就各过各互不干涉的生活,对妻子也是一忍再忍,可为了孩子就是吵不完的架。妻子告诉我,当孩子的问题变得严重时,老公就跟自己提出离婚,这让她感觉无比大的压力。孩子的问题把父母再一次的拉拢在一起,可是多年来形成的相处模式,已经让这对夫妻有着很大的差异。
他们一方面拼命撵孩子出门,另一方面又通过整日鸡犬不宁的吵斗,牢牢抓住了这个忠诚老实的孩子。而孩子既放心不下抑郁的妈妈,又改变不了固执的父亲,所以一再为了母亲出尔反尔,成为一个在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懦夫,而这样的标签更无法让他可以自信地走出家门。
心理解读:每个人经历童年不愉快的人,似乎都有一个重复的梦想就是改变家庭。可在某一些时候,我们终究做得很有限。有时候我们特别想为家庭做很多的时候,却让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平衡而雪上加霜。孩子在咨询结束后的反馈中写到,改变家庭并非是唯一可走的路。我想他看到了现在走的路,他就会看到更多的路。
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